端午假期迎来消费热潮!非遗游,避暑游,红色旅游持续火爆_中国政库
端午小长假第一天,全国各地旅游景点迎来游客高峰。大家的旅行热情有多高?看看这些数据。
端午节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旅游继续受到欢迎。
据天津市文化旅游部门昨天(22日)下午统计,21日12时至22日12时,天津比较热门的旅游景点有天津金街文化旅游区、五道文化旅游区、意式风情旅游区。其中,天津金街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44.36万人次,接待量排名第一。
据天津商务部门统计,6月22日,天津36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154.8万元,同比增长1.3倍。43家住宿企业实现营业额166.8万元,同比增长55.7%。
假期第一天,超过70万游客参观了A级景区。
在内蒙古,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截至22日晚8时,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总量超过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万佳惠水世界、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迎来大量游客。其中人气最高的万家汇水世界接待游客1.6万人次,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接待游客1.04万人次。
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市场消费强劲复苏。
今年端午小长假,安徽吕雯惠民消费季活动全面启动,助推市场消费强劲复苏。
假期首日,安徽省4A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68.2万人次,同比增长136.4%。
打造新型文化旅游、避暑度假等旅游热点。
在吉林东北部的长白山等地,近两年来,通过打造新的旅游景点来吸引游客,已经成为一种“交通密码”。在长白山,一个美丽凉爽的暑假相当受欢迎。端午首日,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12597人次,同比增长3.36%。
根据文化旅游部门的数据,今天(23日),长白山景区将迎来游客高峰。目前,长白山北景区和南景区今天(23日)的门票预订量已达到景区核定承载量。
暑假、红色旅游等线路升温。
端午期间,贵州避暑游、红色游等旅游线路升温,省内主要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安顺黄果树瀑布进入丰水年。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壮丽的瀑布景观,还可以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端午节首日,黄果树瀑布景区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同比增长47.43%。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红色旅游也很热。遵义会议会址端午游客1.62万人次,同比增长233%。在参观革命遗址的同时,我们也重温了红色记忆。
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带动旅游消费。
端午小长假第一天,湖北多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传统节日气氛浓厚。据初步统计,端午小长假期间,湖北各地将举办100多场龙舟赛和近3000场文化主题活动。其中,湖北宜昌推出了首届端午节文化月,推出了屈原故里2023端午节、2023国际篮联龙舟世界杯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综合来看,昨日湖北宜昌接待游客95.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1亿元。其中秭归县屈原故里景区接待游客1.16万人次,综合收入27.52万元。
许多博物馆推出了49个文化展览。
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组织了各种活动来丰富人民的节日文化生活。
端午小长假第一天,“五色五香——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在北京石雕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白纸坊太师、智化寺北京音乐等非物质文化表演轮番上演,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夏韵,长河风景古都——北京中轴线上的端午文化”展览,深入挖掘北京丰富的文物古迹,讲述文物背后的“端午故事”,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北京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端午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推出49项展览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市民和游客欣赏主题展览,感受非物质文化,享受端午文化盛宴。
端午期间,陕西省麟游县举行书法临摹体验活动,四面八方的游人以墨为友,共庆端午。活动现场,书法老师向大家传授了楷书的书写技巧和方法,与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书法作品行云流水,苍劲有力。大家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书法技巧交流,共同体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活动现场还举办了香包制作、刺绣体验等文化旅游活动。
在河南西夏博物馆的大厅里,设置了踩艾草、木兰汤、雄黄等多项传统仪式,供游客参与互动。前来参观的学生走在分布着艾香的“艾草路”上,在礼仪桌前用藏品中相同文创产品的铜牌作为道具,进行“洗涮仪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老师还为前来参观的学生制作香包,讲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