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上市公司AI“冲浪” 谨防“乱上头”_牛市点线面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新应用掀起的AI浪潮越来越高。
6月19日,腾讯云在北京召开行业模型与智能应用技术峰会,首次公布了腾讯云行业模型的开发进展。还有传言称,华为将在7月正式推出自己的盘古机型。
在科技巨头纷纷加入“百款大战”的同时,在资本市场上,AI相关概念股也“炙手可热”,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涉足相关业务。主营业务为游戏的上市公司昆仑万伟近日宣布,计划以1.6亿美元收购AIGC企业奇点致远。双方共同推出了对标ChatGPT的双千亿级语言模型天宫3.5。6月21日晚,又有两家公司英赛集团和海天盛瑞宣布加入“百模大战”。前者主营业务为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本次拟募集不超过6.45亿元用于营销AIGC大模型研发及应用项目。后者为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及相关数据服务提供商,拟募集不超过7.9亿元投资于AI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建设项目和数据生产垂直大模型研发项目。
如此火爆的局面,不免让人想起两年前的元宇宙。同样令人振奋的愿景,也备受资本追捧。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甚至直接把公司名字改成了“Meta”。不过,到现在为止,虽然元宇宙还不能断言它很酷,但它在当时的飓风过后留下了一片羽毛是事实。2022年,Roblox的股价暴跌超过70%,Meta的元宇宙部门已经为公司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微软的“工业元宇宙团队”也于今年2月解散…
在a股市场,曾经追“元”的上市公司也悄然灭火。据媒体统计,与上年年报相比,部分具有元宇宙概念的上市公司发布的2022年年报,对元宇宙相关业务的描述大幅减少。有些公司有相关业务或产品,但收入和利润很少披露。有的公司相关业务披露大幅下降,有的公司明确表示在蹭热点,留下了一批追热点的投资人。
为什么超宇宙这么快就灭火了?这与其长期涉足概念炒作,相关技术难以在商业领域打开局面有关。其实AI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还处于早期,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市场需求与前沿技术的匹配度不高,离成熟开发甚至商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来说,面对AI领域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害怕在大变革中掉队而产生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谨防“乱”,避免盲目跟风参与风口浪尖上的游戏。
一方面要做好长远打算。建议围绕现有主业或熟悉领域探索AI技术商业化的可能性,避免盲目跨界。同时,AI技术研发门槛高,对资金和人才需求巨大。要做好持久战、持续投入甚至亏损的准备。
另一方面,“买中买”是审慎的。风口之上很容易吹出一个估值泡沫。上市公司收购AI相关资产也要谨慎,做好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避免高价买入的资产成为烫手山芋甚至业绩“黑洞”。
另外,个别上市公司可能是热点,用AI项目做名,其实是在“圈钱”或者炒作。对此,不仅需要监管机构积极关注,持续要求相关上市公司,坚决遏制概念炒作、盲目跨界和“忽悠式”并购。此外,投资者也要擦亮眼睛。对于什么都不知道的公司,要避免非理性投资,捂紧钱包。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