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马上评|“限行电动自行车”不能无视民生刚需

马上评|“限行电动自行车”不能无视民生刚需

许多电动自行车在路上行驶。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电动自行车实行分段、时段限行。市内很多路段被列为限行路段,包括全天,白天早上7: 30到晚上7: 30,早晚高峰。限行路段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等几个中心城区。《通知》引发热议。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一直是很多城市头疼的问题。限制电动自行车的原因很多,其中安全隐患是主要方面。以广州为例。截至2023年3月底,注册电动自行车322万辆。有关部门估计的实际车辆数量可能接近500万辆。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超速、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绝对不容小觑。另外,有的人骑自行车不戴头盔,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大部分电动自行车没有保险,事故发生后索赔也很麻烦。

不可否认这些电动自行车的乱象,但是“制止它”能解决问题吗?

电动自行车受欢迎的原因也很明显:因为便宜方便,可以解决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对于远离地铁站又没有私家车的家庭来说,电动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始终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另外,随着城市拥堵的加剧,电动自行车相对绿色,可以提高交通效率。这是真实的、自发的民生需求,数量巨大。

只要对市民的这种真实需求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政府出台的限制性政策要想真正落地,就要付出高昂的执行成本,最终未必见效。

很多网友提到了深圳的例子。2012年起,深圳从“禁摩”扩大到“限电”。此后,几乎每年都会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比如2013年,数千辆电动车被挖掘机破坏。2016年的十天里,17975辆电动车被扣押,874人被拘留…但无论如何升级操作,电动自行车都没有消失。到2022年,深圳要启动电动车注册,重新允许电动车合法上路。

虽然广州现在的“征求意见稿”和深圳之前的“全面禁止”不同,是分段、分时段限制,但正如反对者所建议的,这种区分只能减少矛盾,却无法避免矛盾。在限制时段,要接送孩子的家庭和要送快递外卖的弟弟们该怎么办?限制电动自行车可以减少一些拥堵和事故,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常见交通问题。

无论环保还是交通效率,电动自行车其实都比私家车有优势。为什么很多城市管理者对汽车“优待”?一个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以汽车为主,汽车保险体系也更完善,管理更省心。

要想让电动自行车有序运行,还有很多功课要补,比如修建更宽的非机动车道,实行强制戴头盔等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推广电动自行车强制保险等。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在管理上尽力,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造成的问题不能完全消除,但肯定可以大大减少。一些城市管理者对此忧心忡忡,以为“以禁代管”就能解决所有麻烦,但即使广州电动车限行政策最终通过,执法也要耗费大量精力,最终也只是暂时掩盖问题。与其走其他地方的老路,不如多想想管理。还是那句老话:社会管理要疏,在人们刚需的时候不堵。

据悉,广州预计将于7月10日举行电动自行车限行听证会。期待相关部门能更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更科学扎实的调研,让公共政策更接地气、更贴近民心;也希望广州能在兼顾城市管理和民生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甘琼芳图片编辑:乐浴峰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马上评|“限行电动自行车”不能无视民生刚需》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8045.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