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温来势汹汹,京津冀多地最高气温接近或突破同期极值_绿政公署
6月14日以来,北方地区高温“铺天盖地”,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目前高温仍在持续,中央气象台6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一轮高温过程有什么特点?哪些地区突破极端高温?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如何预防?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对此进行了解读。
(1)这轮高温是如何发展的?你从哪里突破极端高温?
答:6月14日以来,华北、黄淮、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出现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天气。截至6月15日,山东石家庄、邢台、衡水、承德、沧州、保定、德州、济宁出现40℃至41.7℃的高温天气。北京、河北4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超过6月极值。
(2)这次高温过程有什么特点?
答:此轮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黄淮低空平原地区,具有影响范围广、强度强的特点。
在平原地区,干热的特征非常明显,昼夜温差大。部分地区白天最高气温达到40℃,但高温持续时间不算太长。夜间最低温度可降至20℃甚至更低。
(3)未来三天高温发展趋势如何?
答:未来三天,华北、黄淮地区高温影响范围逐渐缩小,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17日京津地区仍将位于高温区中心,河北东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等地最高气温将继续“攀升”。
6月16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6月17日白天,内蒙古东南部和中部、辽宁中西部、南疆盆地、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等地有35℃至36℃的高温天气,其中,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和南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7℃至39℃,局地可达40℃以上。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历史同期极值。
预计17日华北南部、黄淮地区高温过程结束,18日华北北部结束。但与此同时,未来三天,西北地区的高温范围将有所扩大,新疆的高温过程也将逐渐发展,并东扩影响内蒙古西部。
(4)此轮高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风险?如何预防?
答:华北、黄淮、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高温灾害风险低,电力能源需求大。户外活动可能导致中暑或中暑。
建议华北、黄淮、辽宁、内蒙古等地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老弱病残幼提供指导,下午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高温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户外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高温引起的中暑等疾病。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水电的科学调度和供应,注意防范城市和森林火灾。
此外,新疆等地需防范高温融雪可能引发的干热风和融雪洪水对小麦的影响。
责任编辑:陈建慧图片编辑:施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