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中青报职教调查:部分本科停招,专升本“凉”了吗_教育家

中青报职教调查:部分本科停招,专升本“凉”了吗_教育家

经历了两次不尽如人意的高考,浙江小伙秦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一入学就把“升级”的愿望埋在了心底。

为此,他报了校外补习班,参加周末培训、寒暑假培训和考前培训,先上课,再刷题。2022年以超过录取线两分的成绩被两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录取。

秦大学专科工程造价专业。学校经常请企业负责人给学生讲解行业现状,每年都在校园里举办招聘会,但他一心只想着升本科,从没考虑过毕业后工作。他还注意到班上有一半的学生参加了高考。

2022年2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表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比例已经达到20%。接下来,我们将努力让更多的职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然而,近日,武汉纺织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两所公立本科院校停止招生,引发了关于“升本科冷吗?”

本科降温了吗?各方如何看待专升本热潮?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为什么有的本科不再招本科?

关于本科停办一事,武汉纺织大学公告称:“经学校研究决定,并报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将于2023年起停止‘普通高等教育从专科层次开始至本科学历’(专科)招生。”

武汉轻工大学表示:“学校将继续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以优质服务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事实上,减少或停止公办本科院校招录的现象在其他省份也同样存在。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告诉记者,今年陕西省内高校在31所普通本科院校安排了70个专业,在2所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安排了22个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计划可以看出,2022年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招生比2021年有所增加,而公办高校的招生计划整体呈减少趋势;在过去的两年里,Xi工程大学,Xi邮电大学和其他大学已经停止招收专科学生。

大学生招生计划是如何确定的?

江苏某高校招生负责人分析,专升本招生并不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而是根据报考人数、录取率、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由主管部门综合测算、统筹规划。有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和高考录取率通常维持在前一年的水平不变或者略有提高的原因一样。大家看到专科生招生在扩大。最重要的原因是申请人数逐年增加。”

她说,高职本科院校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招生渠道相对多样。除了普通高考外,还有中等职业教育高考、专科转专业统考、专科转专业五年统考等招生方式。学校研究制定当年招生计划后,报省教育厅审批,省、省直部门统一招生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校扩大招生,有的学校减少招生,而不是盲目扩招。”

那么,公立本科院校减招停招本科生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受访者提到,这与公立学校目标更高,希望提高生源质量有关。

对此,王平给出了三点分析。

第一,为了把招生重点调整到普通高考招生。本科院校的招生,就是在原有学生人数的基础上,招收一批新生到学校学习。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会增加,必然会挤占普通高考的招生计划。

二是减轻学校的教学压力。王平解释说,统招学院招收的学生,无论是培养方案和模式,还是学习基础和能力,都和我们学校不一样。学校为了因材施教,需要单独安排教学,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第三,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近年来,“双一流”建设院校不再招收本科生,很多高校也取消了招生。

王平说:“这可能与社会上的一种误解有关。有些人会对高考有偏见,认为‘参加高考的机构不是好机构’。因此,一些高校将考虑取消该本科的招生计划。”

本科教育是一种“刚需”

虽然部分本科院校减少或停止招收本科生,但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本科生源持续升温。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适当扩大专科生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当年本科招生增加32.2万人。

三年来,我国高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如2021年、2022年、2023年浙江省分别招生28388人、34724人、38248人。近三年江苏省(另一种说法——记者注)专业调剂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30335人、32795人、33525人。上海的数据是5220,7427,10006。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观察发现,不仅在他所在的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专科生升本科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安徽省2021年报考人数比2020年增长18.56%,2022年报考人数比2021年增长36.33%;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数据分别是25.43%和41.92%。

孙认为,总体来看,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学生意愿来看,本科教育都是一种“刚需”:比如在安徽,教育部门会从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需求的角度,合理安排本科教育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环保、健康服务、应急管理、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

不过,孙也认为,高考升温也反映出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得还不够。“以我们学校为例,很少有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选择专升本,因为这个专业是和合肥轨道公司联合培养的,也叫‘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市属国企就业。如果职业教育能让学生做到‘入学即招聘,毕业即就业’,那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毕业后直接就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不会缺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孙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学生升本意愿强烈的专业通常集中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非实体经济专业。“比如一般用人单位不会大批量招聘财会类毕业生,尤其是专科层次的会计,所以财经类的学生更愿意升本科,申请率和录取率都比较高。这说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金融专业的办学成本低于工科专业。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级组织者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支持和投入。”

高考带来的教育挑战。

山东某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刘星宇(音译)注意到,包括她自己在内,该校几乎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参加了高考。

“我高考失利,考上了专科。我入学的时候就制定了升级的计划。我的理想是将来考上编制,在公立高中当美术老师。而且以后不管是考,编,找工作,各单位都会有学历要求。即使他们本科毕业,也不容易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更别说专科了。”

刘星宇发现,学校大力鼓励学生升级,许多学生也“志在升级”。“前几届学校开设专升本课程;由于某种原因,我们在这一届开始没有专升本的课程,但是学校会邀请校外辅导机构来学校讲课,也会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宿舍、自习室等便利条件。学校的毕业实习是比较‘水’的,只要你去全程实习报道,就能做成一份工作。毕竟如果真的去实习,就顾不上准备高考了。”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既要保证像刘星宇这样有强烈升本愿望的高职院校的学习安排,同时又要完成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教育教学要求,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另外,对于“升本”成功的同学来说,本科院校两年时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自从升了本科后,秦感觉学习气氛明显比他在专科时紧张多了。“第一,我们专升本的学生,两年要学完别人四年的内容,课程安排几乎每天都是满的;第二,大家都在准备考研,备考和考试,为明年毕业做打算。我现在学的专业和专科是有一定区别的。我正在努力学习,准备考二级建造师证书。我打算以后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

王平注意到,一些专科生升本科后选择了放弃学业。他分析,这是因为部分学生在专科阶段没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因为没有考上本科而选择升本科。但是,考上本科后,我发现我的专业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专业,也不符合我的职业方向。也有学生无法适应本科阶段的教学方式、学习节奏、课程难度和生活环境,选择放弃学业。

孙认为,学生考上本科后的两年,人才培养的方式存在一些“脱钩”:“这些学生在专科阶段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在本科阶段培养的是学科人才。两者之间没有完全的联系,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在本科学校学习。毕业后还不如全日制四年生,技能生疏。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搞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毕竟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两个体系,两种类型。”

在孙看来,高考的培养模式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为了满足普通人的教育需求,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未来应该通过职业高考改革和职业本科课程建设来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32所高职本科院校。据了解,很多学校都在通过强强联合、建设新校区等方式为推广做准备。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部分职业本科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加强职业本科课程建设,尽快扩大职业本科院校群体,联合起来形成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提高社会认可度。

(应受访者要求,秦、为化名)

责任编辑:周子静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中青报职教调查:部分本科停招,专升本“凉”了吗_教育家》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25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