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逐冰而上|澎湃记者随科考队登珠峰,在海拔6500米直击冰川科考_绿政公署

逐冰而上|澎湃记者随科考队登珠峰,在海拔6500米直击冰川科考_绿政公署《逐冰而上》澎湃新闻关注冰川保护特别报道预告片。澎湃新闻特派珠峰记者:邹桥 廖艳 王选辉 剪辑:吴琪 何沛芸 设计:祝碧晨 调色:江勇 配音:张兆亿(00:59)湖蓝色的冰塔林、清澈见底的冰碛湖、透白纯净的绒布冰川,在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下,一切都近在眼前。赶在4月的最后一天,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与科考队从珠峰大本营出发,海拔不断地上升,最终历时15小时,抵达东绒布冰川海拔6350米的营地。

爬到海拔6500米的绒布冰川山口。寒风带着冰冷的雪粒呼啸而过,像针一样打在每个人的脸上,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偶尔的小规模雪崩突然袭来,周围顿时变成了亮白色。未来,科考队将在此安营扎寨,开展冰芯钻探工作。

这里的每一粒雪都记录着气候演变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寸冰都封存着地球千百年的记忆;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是河流的源头…2023年4月中旬,论文通讯员跟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考队员,一起走进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上海拔6500米的绒布冰川,以第一视角记录科考队员一个月来开展的冰川科考工作。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是气候变化的指标,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冰川全面退缩的趋势不可避免。

本世纪以来,气候持续变暖,冰川融化加速,引起了国内外冰冻圈研究者的关注。被称为“亚洲水塔”和“地球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及其周围高山的冰川也在萎缩。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和生态单元。这里的气候环境变化可以说对地区乃至全球都有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珠峰从山脚到峰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冰川退缩了多少?

很多问题必须通过观察来证实,科学无法假设。

在“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今年以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已召集13支科考队对珠峰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科考内容将包括极高海拔气象梯度观测、绒布冰川融水径流变化观测、东绒布冰川冰芯钻探和冰川变化观测、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等。

其中,中科院西北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由18人组成,将开展为期30天的“珠峰冰川变化与冰芯气候环境记录调查”。

26年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先后十余次到访世界之巅进行科研考察。在他看来,研究冰川变化是为了弄清全球变暖的影响,有利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和应对。

科考队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鹏飞向论文介绍,他们将在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钻取冰芯,重建珠穆朗玛峰数百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为了解过去自然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他们还将利用3D扫描仪、无人机等多种仪器获取冰川区域的高精度影像和高程模型,并与往年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珠峰冰川变化特征。

责任编辑:崔烜图片编辑:胡梦埼校对:施鋆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逐冰而上|澎湃记者随科考队登珠峰,在海拔6500米直击冰川科考_绿政公署》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258.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