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脑袋呈舟状,上海医生靠3D打印为其重拼颅骨
青青(化名)满月时被发现额骨突出,头型异常,但家人并没有特别在意,一直觉得长点就好。青青渐渐长大了。他的头既不圆也不平,而是船形的。青青的脾气逐渐变得暴躁,她经常哭泣,甚至拍打额头。
6月16日,论文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获悉,经该院小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小强诊断,其舟状头后方存在“颅腔狭窄”。除了影响外貌,青青还可能面临大脑功能障碍。
为了尽量减少对青青的影响,王小强通过3D打印重塑了青青的头骨,并通过手术拼接成功将其头骨“变圆”。
出院(左)和随访。上海新华医院供图
这孩子的头型越来越奇怪了
青青的母亲告诉王小强,在满月时,青青首先发现孩子的额骨突出,头型异常。当时她也没在意,以为长点就好了。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额骨前突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明显。夫妻俩带着孩子跑遍了当地的医院,见了无数的医生,结论却是:随访观察。
夜以继日的观察已经让父母越来越担心:青青10个月大的时候,头部CT显示两侧额颞骨交界处轻微凹陷;11个月大时发现孩子额头窄尖,前囟门基本闭合。不过,他们的建议还是后续。
考虑到孩子的病史和初步检查结果,王小强认为孩子不仅头型难看,还患有“颅腔狭窄”。
“颅腔狭窄”,又称颅缝过早闭合或颅骨狭窄,是婴儿时期由于一个或多个颅缝过早闭合而引起的颅腔狭窄、畸形、脑发育受限等疾病的总称。
“但这种病并不罕见。在世界范围内,每2000 ~ 25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发生,在先天性颅面畸形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唇腭裂。男性患者比女性更常见,占患者总数的60%至80%。”王小强说,这种疾病的原因仍然是个谜,部分与基因突变有关。儿童生长发育中颅缝过早闭合会导致颅腔狭窄,不能适应大脑的正常发育。可表现为各种形状的颅骨畸形,如舟状头、三角头、斜头、尖头等。,还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
3D打印重建头骨
青青入院后,王小强与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马杰多次沟通,商讨手术方案,确保手术效果良好。
专家认为,“颅腔狭窄”手术的首要目标是缓解颅内高压,其次是恢复颅骨的原始形状。为此,他们立即通过头颅CT和MRI检查的三维重建,为青青制定了最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前,王小强根据青青的图像数据通过3D打印重建了头骨,得到了1:1的树脂模型,然后模拟手术。在模拟手术中发现,儿童的眼眶比正常儿童的眼眶短而窄。如果只是常规手术,虽然颅内压有所释放,但并不能解决眼眶的问题。从术后美容的角度来说,效果不可能是最好的。
但要解决轨道的问题,需要卸载后重新组装轨道,比常规操作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王小强决定走一条更艰难的路——卸载轨道,重新组织。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青青的颅内压过高,这使他容易哭泣。打开颅骨后,发现青青患有颅内高压症。
整个手术持续了5个小时。医生将青青眼眶上方的颅骨整体取出,经过截骨、缝合、旋转、置换、拼接、扩张、成型、固定等一系列过程,效果立竿见影,青青畸形的舟状头变成了正常的圆头。手术后的第二天,青青的病情稳定了,她被转移到了普通病房,哭也变得困难了。
王小强指出,目前“颅腔狭窄”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采取手术治疗。目的是扩大颅腔,缓解颅内压,使脑组织正常发育,保护视力,同时改善容貌。对于“颅腔狭窄”,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针对不同月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神经内镜微创开颅、颅骨牵引、颅骨重建等。“颅腔狭窄”的治疗应具备小儿神经外科和整形外科的特点,个体化治疗可以改善孩子的外形,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责任编辑:徐祯曜图片编辑:朱伟辉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