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高考结束,抱抱你们的妈妈吧
6月7日,家长在拉萨中学考点外等候。新华社
家庭群里弹出一张照片,是我大侄子,小侄子,弟弟在学校教学楼门口的照片,旁边是水桶,脸盆,凉席,衣架,被褥。显然,大侄子已经完成了三年的高中生涯,即将走向下一个人生旅程。
照片是我嫂子发的,当然是她拍的。我公开说:“你也一起拍个照。”我嫂子没有马上回复我,我忍不住给她打电话,坚持要她拍,她勉强同意了。我认为这件事“极其重要”。平心而论,大侄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一定是他嫂子。
15年前,哥哥带着嫂子去广西南宁打工。我的大侄子当时才两岁。哥哥刚创业,经常需要出去拉生意。对他来说,离家几天是常事。照顾侄子完全是他嫂子的事。不知道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是其他原因,侄子每三天就要请假去医院,基本上他嫂子都要操心。当时她20出头,说自己育儿经验丰富,心理强大,简直是吹牛。
八年前,我哥的生意搬到了呼和浩特,我大侄子跟着他读书。但是教材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我嫂子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给她外甥上白天的课,也就是说她白天需要花很多时间备课。再加上小侄子的出生,每天都是一种拖累,一天下来,累死我了。
6年前,考虑到老家(湖北黄冈)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好,哥哥和嫂子决定让两个孩子回老家读书,嫂子回了家,在县城租了房,成了全职“陪读妈妈”。
两个孩子的吃喝起居都得靠嫂子的手。湖北的学校普遍比较严格。通常要求学生早上6: 30去教室早读。走读生要6点起床,大嫂要5点半甚至更早起床准备早餐。湖北冬天五点半,可想而知,漆黑一片,寒气逼人。
大侄子上了初中高中,小侄子也开始上小学,各有各的烦恼。大侄子年龄大了,回家难免会偷手机,成绩不稳定。这个时候,着急的还是他嫂子,忍不住唠叨。尤其是高考前的节骨眼上,习惯性地唠叨“恶人”的只是小姨。
至于呼和浩特的哥哥和广州的我,只能“操心”,偶尔打个电话发个视频,但大家都知道实际效果有限。原因很简单。和叛逆的年轻人打交道,你得一起生活,认真,否则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解决实际问题。
小侄子性格内向,不爱社交。为了改变这一点,嫂子带他去各种公共场所锻炼,给他提供各种交友机会,煞费苦心。一年近300天就不用说了,各种校校转,平日各种学费转。
服务两个“小镇问题作家”不容易。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十七年里,小姑有多累,有多苦,有多委屈,哭过多少次。
大嫂的遭遇绝不是个例。在高考制度的框架下,“高考改变命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观念仍然不合时宜,尤其是对农村学生而言。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开始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期望孩子高考过关,有良好的发展预期。
由于社会分工的性别差异,男性大多外出工作,女性被迫选择留在家中做“陪读妈妈”,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他们不仅要忍受夫妻两地分居,还要每天面对学习压力大、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努力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长期和妈妈在一起,肯定会给她们的身体、心情、心态带来很大的挑战。
我一直觉得“陪妈”是世界上最难最特别的工作。他们没有工资,他们的工作也不被一些人认可。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是不工作的家庭主妇,但态度和行动一直很努力。
所以,我想对那些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同学们说:抱抱你们的妈妈。
责任编辑:王磊图片编辑:沈轲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