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新华社评论员: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_舆论场

新华社评论员: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_舆论场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实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导。

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根实才能枝繁叶茂。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结合”的前提是双方同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高度契合。只有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最终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没有意识到的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联系起来,与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相交融,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就能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结合”的结果是相互成就,创造了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使通过“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结合”奠定了道路的坚实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更广更深的历史深度,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延续古代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它;是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现代化,而不是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它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基础。

“结合”打开了创新的空间空,使我们能够掌握思想文化的主动权,有效地在道路、理论、制度上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说到底就是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一条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第二次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更广阔的文化空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这种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立足中国现实,植根历史中国,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召力和精神感召力。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精髓和中国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跨越,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沈轲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华社评论员: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632.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