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攀附上位、拉帮结派、腐化堕落,半月谈梳理贪官“三步腐”轨迹_打虎记

攀附上位、拉帮结派、腐化堕落,半月谈梳理贪官“三步腐”轨迹_打虎记

首先,观察言行,投机取巧,跟风,肆意执着,谋求政治霸权;然后江湖结义,交换金钱歌名,结成帮派,不断巩固势力;最终贪婪、专断、腐败,直至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半月谈记者调查梳理了近年来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批腐败案件,发现腐败分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腐败三步曲”。

不择手段爬上顶峰

2008年,36岁的段文全担任云南电力投资公司董事长,却因为在工作中得罪领导而屡屡受挫。他想到了“制衡的艺术”,并与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白结缘。白的妻子只用一个电话就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让他尝到了与“权力”交朋友的甜头。

2009年,段文泉通过“政治掮客”苏洪波,钻进了时任云南省省长秦光荣的“圈子”。2012年,经秦光荣安排,段文全担任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把手”,为了进一步捞取政治“油水”,段文全脱离主业,采用空单一交易、肆意兼并等手段增加收益,巨额国有资产难以收回。

段文全案开庭审理。王赢摄

段文泉的上升、转型、腐败令人唏嘘,但他不是“孤胆英雄”。纵观大量被查处的案件,可以发现党员中极少数领导干部权力欲膨胀,执迷于官,沉迷于官。他们为了谋求职务升迁,故意搞政治投机,通过天线不择手段地攀附上位,抱大腿,入圈子,可谓“不择手段”。

钱自有办法。云南城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利用公共资源积累人脉,利用贪污来的资金进行利益输送,攀附白、秦光荣,获取更多权力和利益。“逢年过节都要包红包,以这种形式和借口讨好秦光荣。”说他抓着秦光荣解决了副厅,抓着白解决了正厅。玉溪市委原书记罗应光,先是通过送蔬菜、土特产来攀附秦光荣,然后把单位的奖金给他,最后用自己的钱发了出去。

下跪以示忠诚。原云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巡视员龙,早年在湖南工作,当过记者。在长沙工作期间,秦光荣曾出于政治目的,让龙写内参揭发其他领导干部。秦光荣到云南工作后,龙很快告诉他,他也想去云南工作,多次要求秦光荣把他调到云南,但遭到拒绝。为了表示忠心,龙毫无节操地给秦光荣夫妇跪下,说:“生我的父母认识我的叔叔阿姨。我很无助,没有亲人,也没有理由,以后就靠你了。”

只有握着顶端的人才拥有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方雄,在环保系统工作了34年,其间换了7个岗位,经历了7任厅(局)长。不管哪个领导来,都可以重用。他的秘诀就是善于察言观色,听领导安排的,尽力而为,甚至做好违反纪律和原则的事,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担当”。方雄用这些迂回的方式,让领导觉得他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逐渐成为领导的得力“心腹”和形影不离的“拐杖”。

没有底线,腐败堕落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办案人员介绍,一些领导干部不感恩组织培养,误以为纯粹是“个人挣的”,把党性原则和政治规矩抛在脑后,露出了“伪君子”“两面派”的真面目。

有人搞江湖义气。用30年时间从一名科级干部成长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陈文山,一直有一颗当“老板”的心。他喜欢别人叫他“老板”、“董事长”、“老板”,但对“陈”这个称呼感到不自在。他把“一把手”等同于“老大”,把江湖规矩等同于不规范。他经常和私人老板以及亲信、下属混在一起,称兄道弟,大吃大喝,逢年过节还会收到下属的大量礼物,大家都来。他把亲近的、有利益关系的人当“兄弟”,为项目打招呼、说情,帮助下属找工作,百般照顾。

有的搞“圈子文化”。方雄特别注重自己的“群众基础”。为了巩固自己的“话语权”,他经常举办小聚会,送小礼物,搞小人脉,给小照顾,以吸引一批人进入他的“餐桌圈”、“麻将圈”、“环评圈”、“人事圈”,成为自己的人,为自己的利益投票。方雄利用主要领导的信任和职务上的便利,掌握着人事安排的提名权,优先考虑和推荐“内部人”。久而久之,一些干部以进入“方雄圈子”为荣,想尽办法讨好他,进入他的圈子。10多年来,方雄利用职务之便,收受85名服务对象的“小红包”,共计350余万元。

有些人搞裙带关系和腐败。罗应光担任玉溪市委书记后,在婚介平台上给自己的弟弟和妻子的哥哥打招呼。有什么好处和福利,就应该让“七大姑”和“八大姑”互相摸摸。此外,罗应光还追求奢华享受,安排玉溪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租用面积1807平方米的“四合院”进行豪华装修,让市委接待处为其提供管家、保姆服务。“我去了玉溪后,和老板接触多了。看着他们家的好房子,感觉老是搬家,心里不舒服。我觉得一个党委书记享受一下,生活好一点,很正常。”罗应光说,“我喜欢洗澡。我给自己建了一个浴缸和一个桑拿浴室。”

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专家指出,权力一旦失控,就会让人想开了,为所欲为。

东吴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刘成亮表示,选人用人要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整合公安、住建、工商、人社等部门信息,发挥大数据信息比对优势,对干部提拔有关个人事项进行核对比对,避免“带病提拔干部”。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行政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建议,把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作为监督的首要环节,让党员干部既不能因为怕被查而腐败,也不能因为能及时发现问题而腐败,并探索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公示制度,引入社会监督。

“有些腐败早就是一种症状,甚至内部已经明朗化、公开化,却没有被查处。”云南大学副教授周说,要构建上下结合、内外并重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强化内部监督,鼓励群众监督,推动形成不能腐的强大约束力。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肖建乐认为,还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决抵制“圈子文化”、“庸人文化”、“人情文化”,形成尊廉耻贪的社会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陈建慧图片编辑:沈轲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攀附上位、拉帮结派、腐化堕落,半月谈梳理贪官“三步腐”轨迹_打虎记》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523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