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旧楼用破旧家具,广州一85岁老人卖房捐60万元助学_直击现场
老梁文蓉
在白云区同和街道卧山村,85岁的梁说起捐款读书的事,有些不好意思。“我自己也没读过什么书,不想再有我这样的孩子了。”
近日,记者跟随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回访了几年前向该机构捐款的梁老人,这个朴实的农民捐款办教育的故事被“藏”了起来。原来,这几年,梁博一共捐款60万元,帮助那些学困生读书。但对于他的善行,老人从未向外人提及。
“大山翁”生活简朴,为人低调。
85岁的梁住在尖山村一栋老旧的自建房里,没有电梯。老人一般隐居,经常在屋顶玩花草。记者看到,梁博家里的陈设很简单:简单的木床,破旧的木沙发,用了20多年的蚊帐都没换过,唯一“值钱”的是一台用了10多年的二手电视机。几年前,妻子建议他买张新床,但梁拒绝了。“如果把买新床的钱用来资助学生,足够一个大学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了。”
梁博的穿着很朴素,一件绿色的粗布外套已经洗白了,还不肯换。为了省钱,梁博还在天台上开辟了菜园,自己种菜,家里一年到头都不用买菜。
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谢说,这次回到梁伯家,主要是想看看梁伯一家的生活在捐款60万元后会不会受到影响。”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简朴,从不乱花钱。”梁博的妻子廖怡说。
除了家人,梁博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捐钱读书的事。他还跟妻子说,做好事要踏实,不要到处跟人说就好。直到最近,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告诉邻居们,大家才知道这个和蔼可亲、步履蹒跚的老人有这样的善良。
卖房子捐60万元助学
“我想捐30万给你,资助学生上学。因为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到场,请联系我,钱我自己出。”至今,谢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电话。
谢告诉记者,得知梁博是农民,想捐30万元,她很惊讶。“第一,捐款数额比较大;二是老人老了,当时已经81岁了。”为此,她专门找老人家属询问捐款是否是老人的真实想法。没想到家属会对梁博的意愿表示尊重。然而,谢还是不放心,跑到梁伯家里,和他一起仔细核对捐款情况。老人当时斩钉截铁地说:“对,要捐30万,资助孩子读书。”
原来,2019年的一天,梁博在电视上看新闻,得知一些山区孩子的学习条件还很艰苦,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老人当晚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他和妻子商量捐一笔钱给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见他如此好心,廖怡欣然同意。
那一年,梁博卖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向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另一家基金会捐赠了30万元,共计60万元。
谢介绍,当时梁博捐赠的30万元成立了专项捐赠基金,几年来已经帮助了十几名贫困学生,而这笔捐款将进一步照亮更多学生的求学之路。
梁博告诉记者,小学毕业后他无法继续学业。后来每次路过学校,心里都有些酸酸的。现在听到他的捐款已经帮助了十几个学生学习,他非常高兴。
他的妻子支持他继续做好事。
梁博出生于1938年。他的老家是肇庆市德清县。那时候他家乡的庄稼不好。少年时跟随父亲到广州谋生,但没几年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的重担只能由他一个人承担。当时他去码头应聘卸货工,每天背着几十公斤的麻袋来回跑。梁博到现在还驼背,他说跟长期背着大麻袋有关。
“我是一个痛苦的人。我不希望这些孩子像我一样。尤其不希望困难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采访中,白发苍苍的梁博重复了这句话。
如今,梁博每月收入3000多元。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卖房助学时,老人说:“我不是冲动。我今年85岁了。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也没什么顾虑了。我只想为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尽一份绵薄之力,希望他们成为有用之才。我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关爱这个社会。”
事实上,近年来,梁师傅的慈善不仅仅是为教育捐款。在他家乡的农村,因为没有路灯,天黑时村民们不得不摸黑出行。老人二话没说拿出一万块钱给村里装路灯。村里一条泥泞的路,后来翻修成了水泥路,也是梁博捐的。“人这一生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身边有多少人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梁博说。
廖怡告诉记者,梁博一直告诉她,既然享受到了快乐,就要和大家分享,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通常,如果他听说邻居有困难,他肯定会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对于妻子捐款60万,廖毅并不意外。她说她会一直支持梁博的教育捐赠。
(原标题:《85岁广州老人卖了房子捐了60万帮助学生住老楼。一台十几年的二手电视还在用”)
责任编辑:段彦超图片编辑: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