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打给他的1600通电话里,藏着“单亲妈妈”们的隐秘困境

打给他的1600通电话里,藏着“单亲妈妈”们的隐秘困境

30岁的黄恒干大概是最熟悉“单亲妈妈”的未婚男了。

每天早上八点半,他准时守在电话机前,等着求助者的电话。从那根细长的电话线传来一个低沉、哽咽或愤怒的声音。她们是不情愿和无助的母亲。

2020年底,黄恒干进入“唯爱妈妈”热线项目组,负责法律咨询。这个慈善项目为单亲家庭和面临婚姻家庭困难的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他是法学毕业生,做过翻译、媒体编辑和调解人。某种程度上,过去的简历似乎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契合点。

在热线组组长刘秀凤的眼里,黄恒干温和理性,“做事有分寸”。同事们戏称他是“女人的朋友”。

《中国妇女报》援引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2018年发布的《十城市单亲妈妈生活状况及需求调查》保守计算发现,中国单亲妈妈超过2000万,其中包括离异和丧偶妈妈。

两年来,黄恒干接到了1600多个求助电话。除了单身母亲,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婚姻困难的女性——一些丈夫不愿意承担家庭开支,而另一些人则在丈夫突然提出离婚时不知所措…

黄恒干没有经历过婚姻。以前,他从亲戚朋友的故事中窥见了婚姻,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但有时候,他会遇到“无法理解”的情况。有些中年女性在和老公谈感情的时候,都说夫妻之间没有爱情,只剩下亲情。

“夫妻和亲人总是有点不一样,”黄恒干想,但他不会说出来。

后来,他想,也许他还没老到能理解这种情绪的变化。他有一个谈了三年的女朋友。他们偶尔会吵架,但他知道他们是相爱的。

经历过爱情的悲欢离合,听过太多离散的纠葛,一时间,黄恒干也对婚姻爱情产生了怀疑。

他有一个“秘密基地”,广州的一个创意园。有很长的渡口,也有警戒线。平时很少有人去,很安静。他觉得烦躁的时候,就会买两瓶啤酒,一个人在坡上喝。他静静地坐着,看着河水缓缓流动,几个小时后,人们又活过来了。

人是不一样的。他慢慢明白,也许这就是生活。

[以下是黄恒干的故事]

与陌生人交谈

几年前,我不做热线接线员。一个陌生的女孩因为我在她微博上的一条留言,回复了我一封感谢信。

其实我也不是第一次试图说服别人了。我还记得,在很多很多个夜晚,我竭尽全力去说服一个人,试图让她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分开,不要对事情做情绪化的结论。当然我有点自私,只是希望她不要轻易放弃,不要否认彼此未来的可能性。无奈,没多大用。

那是我的前女友。我们终于分手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问题。我们只听我们想听的。所以当你听别人“唠叨”的时候,是因为你本来就认同这个观点。别人的建议让你省去了在十字路口犹豫的时间,及时找到了自己。但是即使没有被提醒,你也会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当我看到那句“谢谢”的时候,我觉得我没有得到一半的功劳。相反,我很幸运地“听”到了那个故事,我才是应该感谢的人。

2020年底,我成为热线接线员后,听了太多的故事。我很感激那些愿意和我分享的“陌生人”,但我已经不再试图去说服他们,我也没有能力去说服他们。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帮他们分析事实,用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黄恒干在工作。

记得疫情期间,李丽从国外打热线求助。

她以前是全职太太,丈夫在外工作。后来李丽的老公出事了,留下了他们几个。

突然,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之前租的房子没钱交房租。李丽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朋友家。

她感到无助和绝望,甚至有些心理问题。

那一次,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李丽说,她一时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也想过“死”——这是我们热线工作人员最担心的。我们会更加小心戒备,会问对方一些具体的信息,方便下一步介入。

其实那时候我刚做热线,也担心自己问的问题太多,没有把握好度,或者回答不完整,有些说法会得罪对方。但我渐渐发现,只要真心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对方也能理解。

我记得我问过李丽,有没有在国外的亲戚朋友可以帮忙。她一下子就崩溃了,哭了起来。她说她在孩子面前假装坚强,到了晚上就崩溃了,哭个不停。

我觉得沟通,70%在于情感,30%是对话,尤其是我们的电话沟通,对方在情感上接受你,后面30%的对话才会有效。

当李丽过于激动时,我会等她恢复镇定后再继续说下去。其实在整个聊天过程中,她的声音都哽咽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安慰她其实很难,对方也知道你的安慰对她可能没有太大作用,所以我主要是帮她找到下一个生活重心。

她谈到了孩子们,并说她希望带他们回中国。当时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回国很麻烦。

我后来和领导沟通过。她当时情况特殊,我们尽力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期间感觉她心情好多了,至少没有了当初的想法(不想活了)。

但是我们知道情绪很容易反复。李丽的后续心理问题由我们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对接,每周或固定时间与来电妈妈进行咨询。

半年后,丽丽终于带着孩子回国了。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法律答案。”

我们热线组有三个心理席,两个法律席——我属于法律席,两个热线接线员和组长。

我们的热线有语音选项,所以你可以选择法律服务或心理服务。心理服务重在帮助“来访者”解决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法律咨询主要是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当然也要安抚对方的情绪,分析事件和问题。

心理咨询对单身妈妈来说也很重要。

每次只要帮“来访者”解决了一个问题,哪怕是很小的问题,心里都会觉得很欣慰。但有时候,我又觉得无力和愧疚,因为真的没有办法。

例如,有一个叫陈佳佳的帮手,她三年前因为与丈夫意见不合而离婚。

陈佳佳回忆起那些日子,那时她的丈夫每天打游戏,他的父母照顾他吃饭。她刚生完孩子,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有时候她抱怨老公,婆婆也会骂。陈佳佳再也受不了了,提出离婚。

离婚的时候,陈佳佳二十四五岁,儿子才两三岁。考虑到他当时没有工作,男方是本地人,家庭条件还不错,所以没有争取儿子的抚养权。

但是没过多久,陈佳佳就发现她的祖母禁止她去看她的孩子,并且在他们面前说她的坏话。她去和前夫沟通,甚至低声下气的求他,但是前夫让她去问他妈妈,孩子的奶奶。

陈佳佳说,在过去的三年里,她见到儿子的次数屈指可数,每隔几个月就有一两次。她觉得孩子和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于是,今年春天,她打来热线电话,询问能否以此为由申请变更抚养权。

离婚后,陈佳佳开始找工作。后来,她和其他人一起做生意,前两年做得不错。后来行业不景气,她只能入不敷出。

从法律上讲,如果能证明孩子的父亲没有尽到抚养和虐待孩子的义务,或者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女方就很容易赢得变更抚养权。但是,前夫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游戏。另外,他的经济条件比她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改变监护权。

一开始我建议她想儿子了,就看能不能去学校私下联系孩子。陈佳佳说,很难,孩子们的爷爷奶奶每天都按时接孩子。

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财产,比如冻结对方的账户,或者拍卖对方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强行把孩子从父亲家送到母亲家。

我记得,然后我说:“我没有别的建议了。”说完,电话的另一端突然陷入了沉默。

那一次,我挂了电话之后,跑到外面,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轻易说出这样的话——即使我建议她找一个离孩子近的地方,坚持下去,看看孩子再做打算。

大多数打电话给我们寻求建议的人都是单身母亲。他们中的很多人处境艰难,迫切需要看到别人的希望和鼓励,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法律答案。所以,当我不能给对方建议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婚姻生活中的那些困难

每个女人的困境都不一样。

一些准“单亲妈妈”在即将失去婚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陷入生活的迷茫,有的甚至面临法律纠纷。我们的工作是希望他们意识到,即使他们失去了婚姻,他们的生活仍然是有意义和强大的。

去年11月,张虹拨打热线询问离婚事宜。

四十多岁的张虹已经是全职太太,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一个在上高中,另一个在上大学。有一天,她老公突然对她说:“这个家不需要你,你随时可以离开。”

张虹既震惊又不甘心。他为家庭努力了半辈子,却得到这样的结局。

张虹和她的丈夫是高中同学。她年轻的时候,老公追求过她。一开始双方父母都不同意,坚持要结婚,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后生活。

张虹的丈夫常年在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张虹说,除非丈夫自己回家,否则电话找不到任何人。

因为她是来寻求法律咨询的,所以我会了解一些她和她丈夫的财务往来。现在基本都是手机支付,信用卡支付等。,但奇怪的是,她丈夫多年来一直给她现金,从未进行过银行转账。

另外,她老公随身带着钱包,即使洗澡也会带进卫生间。家里重要的东西,包括房产证,结婚证,都是老公保管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对方的微信。

我们接到很多咨询离婚和财产分割的热线电话,但他们并不是真的想离婚。张虹也不想离婚。她需要有人来评判这件事,为什么,是谁的错。

我觉得婚姻没有完全的对错。我们听他们的事,帮他们分析情况,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但情绪一定要中立,否则很可能误导对方。

张虹生活节俭。这几年,她每天都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中心,夫妻之间缺乏沟通。

她老公每个月都给她钱,家里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甚至生病的费用。她还存了两三万元,想在孩子上大学后给他们买电脑等电子产品。

她想挽救她的婚姻,但她不知道怎么做。张虹说,当孩子们去做父亲的工作时,他们被父亲威胁说,如果你卷入这件事,我以后就不给你学费和生活费了。

所以我劝她多关注一下老公会不会转移财产,因为除了她知道的房子车子,她不知道老公有多少钱。

从去年到今年,张虹给我打了三四次电话。今年2月,她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说她和老公没有离婚,只是分居了。我找了份工作,在饭店打零工,有时也做些体力劳动。

我从电话中感觉到张虹不再犹豫了。她知道自己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情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身边有很多类似求助者的案例。

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妈妈是全职太太。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回到家,我和妈妈聊的话题就是一日三餐和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总是不苟言笑。虽然也会参与家庭事务,但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爸爸有自己的教育方式。

老一辈的家庭会有重男轻女的倾向,但我们家不一样。我爸对我要求更高。比如他认为女儿要钱是他们自己的原因,但儿子拿钱容易学坏,需要刨根问底。

父亲从小就要求我们做家务,他很少干涉孩子之间的事情。他以前让我们兄弟姐妹自己沟通,自己解决矛盾。所以平时多和姐姐妈妈交流。

小时候,哥哥姐姐经常关上门,在房间里聊天。他们和我谈论他们在学校遇到的优秀男孩;后来长大了,我们聊起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婚姻家庭的看法。

我的同学和朋友也喜欢和我聊天。他们觉得我观察人很仔细。其实我不太爱说话,距离感很强。但是我总是很认真的听别人跟我说,帮忙想办法,所以他们都喜欢找我。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他是单亲家庭,他的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那时候我经常去他们家玩。

这位同学曾经跟我说过,他希望有一个父亲,这样他的性格会不一样。长大后,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点偏激。其实他妈妈做得很好,既当爹又当妈,把家庭和工作都照顾得很好。我们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朋友了。

渐渐的,我养成了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习惯。比如,如果我是这个有这样性格的男生,我会怎么做?他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经常喜欢这种分析,思考问题的思路也逐渐开阔。

成为“唯爱妈妈”的热线接线员后,我会更用心的去听,更理性的去分析,去寻找解决方法。

黄恒干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

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比较难集中注意力。今年清明节,我回了趟老家,和爸爸吵了一架。回来上班后有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接热线的时候很难进入状态。

这时候我会一边听对方说话一边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可以更集中注意力。

情感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其实是一个很复杂很微妙的东西。所以,我不想简单粗暴的一概而论,哪怕有点啰嗦,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感受这个东西。

我现在的关系很稳定,我们有时会吵架,但很少。

希望我的感情以后能稳定发展。如果双方都遇到问题,希望我能坚持做主动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的那一方。我很明白,婚姻关系中没有永远的赢家。

(为保护隐私,除黄恒干外,其他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黄莉校对:张亮亮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打给他的1600通电话里,藏着“单亲妈妈”们的隐秘困境》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99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