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见秦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法国总统马克·龙刚要走了,德国外长柏柏尔要来了。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柏柏尔将应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期三天。柏柏尔的访问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在印度G20外长会议之后。
文本摘要:
法国总统马克·龙刚要走了,德国外长柏柏尔要来了。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柏柏尔将应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期三天。柏柏尔的到访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上,她表示希望尽快访问中国,实际上她正在等待中国的正式邀请。根据公布的日程,此访期间,中德外长将主持两国第六轮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另一方面,默克尔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德国政府执政。除了舒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还有绿党和自民党。在外交领域,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社民党继承了默克尔的务实传统,但也受到第二大政党绿党的牵制。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见秦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法国总统马克·龙刚要走了,德国外长柏柏尔要来了。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柏柏尔将应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期三天。柏柏尔的到访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上,她表示希望尽快访问中国,实际上她正在等待中国的正式邀请。
根据公布的日程,此访期间,中德外长将主持两国第六轮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然而,与三年前的第五轮双边对话相比,今年的对话将更加复杂。一方面,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也给中欧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一点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默克尔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德国政府执政。除了舒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还有绿党和自民党。在外交领域,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社民党继承了默克尔的务实传统,但也受到第二大政党绿党的牵制。
此次访华的柏柏尔出身于德国绿党,该党对华政策立场强硬强硬。不久前,柏柏尔表示,虽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欧洲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减少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在乌克兰问题上,她还呼吁中国向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不难预测,柏柏尔本人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可能会给即将到来的中德对话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当然也要看到,即使柏柏尔对华强硬,她也不可能完全反对舒尔茨,更不能无视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所以,即使她不情愿,也必须采取务实的态度,在一些问题上与中国对话。
可以说,在即将举行的第六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中,务实与务虚的话题将并存,两者的交织将使这次对话比三年前更加复杂。
至于中德在这次对话中会谈些什么,我们或许可以和第五轮对话进行对比。当时中德达成了四点共识。第一个共识是,双方都认为两国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只要相互尊重,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双边关系就能稳定健康发展。这是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的基调。
但现在这种基调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以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亲美势力开始将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与中欧关系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已经与法国深入交换了意见,然后将与欧盟的另一个大国德国进行会谈。
第二个共识确定了中德关系的“基本盘”,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一点无疑是在说经济,也就是双边经贸合作。但当前中德经济合作遇到了挑战,主要是美国从维护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施压,阻挠中德、中欧合作。
从柏柏尔和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所说的欧洲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来看,美国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中德、中欧双方的经贸结构互补性很强,不存在所谓的“过度依赖”。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柏柏尔在这次访问中能认清现实,像舒尔茨一样务实,一切都会好的。但如果还是采取这种退缩的态度,照搬美国的逻辑,只会给中德经济合作制造障碍。
第三个共识是,中德应加快中欧投资全面协定谈判。三年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虽然已经完成,但由于欧盟内部出现问题,该协定从2021年开始被冻结。最近,随着中欧之间频繁的外交接触,中国也释放出重启中欧投资全面协定的积极信号。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近日表示,中方建议双方解除此前实施的制裁,为重启协议扫清障碍。在即将举行的中德对话中,此事也可能被提及。当然,投资协议最终能否重启,还要看欧盟内部的务实派能否占上风。
第四个共识是,中德应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致力于以政治手段解决利比亚、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三年过去了,利比亚和伊朗核问题依然是热点,但相比之下。现在俄乌冲突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马克龙和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与中国充分交换了意见,不仅赞赏中国为推动政治解决俄乌冲突所做的努力,也表示愿意与中国共同努力,寻找劝和促谈的方法。如果柏柏尔仍然保持原来的态度,希望中国能改变中立立场,支持乌克兰,那么双方有关问题的讨论恐怕只能是“浅尝辄止”。
总之,中德对话是基于实用主义还是退缩,取决于柏柏尔本人。如果她能抛开与朔尔茨的党派分歧,以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对话,无疑对中德双方都有利。
但如果她以退缩的姿态,甚至是“老师”的姿态与中国对话,这种对话所能起到的作用将是极其有限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秦刚。
专机抵华前,德国政府对中国采取行动,下令重新评估中国投资项目。
最近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访华热潮。中国刚刚送走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高官也准备启程前往中国。
据德国外交部消息,应德国外长秦刚邀请,德国外长柏柏尔将于4月13日至15日访华,期间中德外长将共同主持第六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但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德国政府正在重新评估是否允许中国企业继续投资汉堡港口码头。
德国政府对是否允许中国企业入股汉堡港口码头举棋不定。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支持批准中国企业入股,反对与中国脱钩。汉堡港口管理公司多次呼吁德国政府同意这项投资。
去年11月,德国总理安格拉·舒尔茨率团访华。在访问中国之前,舒尔茨挤过人群,批准了中国企业的投资请求。但德国政府也留了一手,没有让中国企业全面参与汉堡港码头。
德国政府只给了中国企业24.9%的少数股权,没有达到25%的门槛。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没有董事会的否决权,不能参与码头的战略决策,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
如果中国企业未能通过德国政府新的投资审查和评估程序,未来也不会超过24.9%的门槛。从商业合作的角度来看,德国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故意给中德合作制造障碍。
当初中企收购汉堡港口码头非常顺利,在德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因为它本身只是一次普通的商业收购,所以德国政界对这次收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德国一些政客对中企收购提出质疑,担心中企获取汉堡港重要运营数据,“干扰”汉堡港运营决策。所以德国政府并没有完全信任中国企业,而是留下了接班人。
然而,现实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从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因此,德国政府应该正确对待中德合作,尊重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入股汉堡港口码头将为汉堡港带来发展机遇。汉堡港曾经是欧洲重要的集装箱码头,但近几十年地位下降,吞吐量远不如荷兰鹿特丹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为汉堡港注资,还可以为其带来订单,提升汉堡港的竞争力。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例。作为中国企业最早投资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集装箱量近年来增长迅速,已成为区域性集装箱枢纽。
过去的案例证明,与中国企业合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德国外长柏柏尔访华之际,德国政府应该为两国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打压中国企业。
其实德国外长柏柏尔对中国也是鹰派。柏柏尔一接任德国外长,就叫嚣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威胁要收紧德国对华贸易政策,并将华为排除在德国5G网络之外。
柏柏尔出身于以反华著称的德国绿党。德国现政府是三党联盟,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德国总理安格拉·舒尔茨(Angela Scholcz)属于社会民主党。
这种政治格局往往导致德国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受到绿党的牵制。此外,美国近年来一直在拉拢欧洲国家。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希望联合欧洲国家遏制中国。
德国是欧洲的领头羊之一,经济体量在欧洲遥遥领先,所以美国早就想拉拢德国了。据悉,美国已经向德国政府施压,不让中国企业收购汉堡港的控股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对于德国的政治家,我们要听他们的言行,不能只听他们说什么,更要听他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