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面对洪水如何自救?专家详解_绿政公署
5月6日,救援人员在江西省丰城市李村镇上山村实施救援。新华社
河水上涨,降雨仍在继续…目前,南方汛期形势严峻。来自水利部的消息称,自5月5日以来,中国南方22条河流遭受强降雨袭击,其中3条河流超警戒,2条中小河流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今年的汛期有什么特点?面对暴雨洪水,公众应该如何防范和自救?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汛期早,汛期极端事件频发。
“据预测,今年汛期(6-8月),我国将旱涝并重,极端事件频发。”10日,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岩介绍,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我国洪水入汛日期确定方法的通知》中的洪水入汛标准,自每年3月1日起,连续三天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雨区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或者任一洪水代表站超过警戒水位,则当天确定为洪水入汛日期。
3月21日8时至3月24日8时,中国南方连续三天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雨区覆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按照标准,3月24日为2023年汛期,比多年平均汛期(4月1日)提前8天。
5月,华南大部、华南北部出现强降雨。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俊表示,此轮降雨覆盖范围广,强度大。“而且时间还早。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比较强的降雨一般出现在6、7月份。今年5月初出现这么强的降雨过程,与常年相比明显偏早。”孙俊说。
降雨导致河水水位持续上涨。“入汛以来已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6省(自治区)50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较近十年同期均值偏多40%。”李岩说。
“预防”二字第一,不能心存侥幸。
受强降雨影响,5月6日,江西省资溪县荷城镇三江村刘家山水库大坝下游50米处一人被困孤岛。
“暴雨洪水是突发性的,往往瞬间就有危险。灾难来临时,科学避险,正确自救,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水利部防汛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柴福新说。
对于如何防灾自救,柴福信建议公众尽量远离灾害风险高的地区。不得在河湖、蓄洪区管理范围内建房、建厂,避免在低洼地区和受山洪、泥石流威胁的地区建房。密切关注天气和预警信息,做好必要的防汛物资储备。
“同时,公众还是要知道一些自救常识,不能心存侥幸。”柴福信说,一是洪水陡涨陡落。发现河水上涨,河水变浑浊时,要迅速撤离到两岸高地;第二,灾难发生后,要冷静,果断放弃财产,尽快逃离;第三,当河水上涨影响溢流桥或下凹立交桥积水时,不要强行通过,更不要在河面或桥面上看水;四、遇暴雨洪水时,远离高压线、电气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天气避免在空空旷地带或山顶使用手机;五是加强互救工作,对被困人员或溺水人员及时呼救,在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及时开展互救。
柴福信说,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在防汛工作中,只有形成合力,坚持“防”与“进”并重,才能有效开展减灾自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沈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