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钟声:日方不应为强排核污染水找“护身符”_舆论场
当地时间2023年7月4日,日本福岛小樽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视觉中国图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没有证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合法性,难以保证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无害,也不能免除日本在国际法上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应该成为日本强行入关的“护身符”。
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IAEA”)发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后,日本政府表现出明显的兴奋,正打算将该报告包装成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护身符”。然而,这份措辞谨慎的报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参与评估工作的专家的意见,相关结论也没有得到所有专家的一致认可,根本无法给日方以海上排放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日方的企图注定是徒劳的。
该报告没有证明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合法性。日本政府单方面选择将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完全是出于经济成本的考虑,是将核污染风险转嫁给全人类。日本是排海的唯一受益者,其他环太平洋国家被迫铤而走险,花费大量资源应对。两年前,日方要求该机构对其排海方案进行审查评估,并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其他更安全、更优化的处置方案。该机构仅对日方提供的这份方案进行评价。报告明确指出,证明排海的合法性是日本的责任,这对许多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该机构既没有建议日本方面采纳海上排放计划,也没有认可该计划。
该报告难以保证排放入海的福岛核污染水的安全无害。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许多放射性核素还没有公认有效的净化技术。日本“多核素治疗系统”的有效性和成熟度没有经过第三方认证,出现过多次故障。根据日本公布的数据,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中,70%以上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超过排放限值。日本的核污染水会排到海里30年甚至更久。如何证明其净化装置能长期可靠运行?东京电力公司有多次隐瞒和篡改核污染水数据的犯罪记录。当本组织根据它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估时,国际社会如何能够放心?该机构报告指出,相关安全性的结论是基于日方制定的计划,将建立对日本排放入海的长期监督机制,这恰恰证明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长期风险。
该报告不能免除日本的道德责任和国际法义务。国际社会关注日本核污染入海,本质上是关注日本转嫁核污染风险,违反国际法义务。福岛核污染水中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对周边国家的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会有什么影响?是否会随着海洋生物和食物链的迁移,通过生物富集效应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该组织和日本方面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且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涉嫌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1972年《伦敦倾倒废物公约》等国际法规定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该公约禁止通过海上人工构筑物向海洋倾倒放射性废物。无论日方如何粉饰,都无法改变其涉嫌违反国际义务的事实。
日方试图制造一种舆论,即不信任该机构报告会损害该机构的权威性。但日方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故意利用空限制该机构的审查和授权,导致报告结论的不完整和前提性,这是对该机构权威的最大损害。日本最新民调显示,仍有40%的受访者反对排海。《朝鲜日报》和日本《读卖新闻》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80%的韩国人不赞成日本出海。来自太平洋岛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南非、秘鲁等国的专家和民众纷纷发声抗议,日本民众更是强烈反对中国的所作所为。遗憾的是,日方装聋作哑,混淆视听,固执地说要在今年夏天如期开始排海,向其他国家表达正当关切,甚至把核电站的正常排水与核事故污染的水倾倒入海混为一谈。这绝不是一个负责任国家的行为。
日本有责任和义务在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这样一个事关国际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向全世界作出交代。日方应该清楚,该机构报告并不能平息外界对核污染水入海的质疑,更不可能成为日本强行进入的“护身符”。日本应该迷途知返,忠实履行国际法规定的国际道义责任和义务,停止推进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计划,充分研究和论证除向海洋排放之外的处置方案,与邻国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以科学、安全和透明的方式有效处置核污染水。
责任编辑:张珺图片编辑: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