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复兴号驶上雪域高原_中国政库
穿越辽阔的草原和荒凉的戈壁,复兴号C891次列车稳稳地停在格尔木站台。
复兴号C891次列车首趟停靠格尔木站台。本文图片均由该报记者刘路拍摄。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已经60多年了,广袤的青藏高原先后迎来了西格线和杰拉线。今年7月1日,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升级改造工程结束,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作为一名曾经驻扎在青藏高原的铁道兵,7月1日,72岁的李春兰登上了从西宁开往格尔木的首趟复兴号C891次列车。当火车缓缓驶出青海西宁站时,李春兰眼里噙着泪水,她能亲眼目睹复兴号列车在青藏高原上飞驰。她说那是激动的眼泪。
青藏铁路西格段东起西宁站,西经湟源、海盐、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站,营业里程829公里。西格段升级改造后,西宁至格尔木最快运行时速达到160公里,最快运行时间为5小时30分,德令哈至西宁最快运行时间为3小时29分。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进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方便了沿线近50万居民的交通出行。
69岁的王靖宇对西葛线的提速深有感触。1984年,西葛段正式通车。家住德令哈的王靖宇回忆说,当时从德令哈坐车到西宁需要14个小时,现在坐复兴号只要3个半小时。“我过去不敢想。”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藏集团公司)计划统计部副主任赵家兴表示,西格段的升级改造,对于提升青藏主轴大能力通道客运服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西宁到格尔木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开行第一天,21岁的阿力玛和母亲早早就在检票口等候,她们将从西宁站乘坐C891次列车前往格尔木。
阿莉玛和她妈妈在检票口等着检票。
阿里马一家是蒙古族,家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阿莉玛和她的妈妈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火车。“以前坐火车要10多个小时,现在西宁到格尔木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她说话的时候,阿里玛的脸有点绿。
李云的家人也在检票口排队,他们也想在开幕当天赶上时尚。“现在缩短到5个半小时,我们去格尔木会更方便。”
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作为一名前铁道兵和历史的见证者,李春兰向报纸记者讲述了过去的故事。
1958年9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开工建设。到1961年,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困难,青藏铁路建设工程被迫中止。10多年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于1974年再次开工。
李春兰乘坐的是第一辆列车,复兴号C891次列车。
1973年,21岁的李春兰随铁道兵(第十师)5760部队进驻青海乌兰。“我19岁当兵,单位在参与襄渝铁路建设。襄渝铁路开通后,我们师整体转战青藏线。当时国家下定决心要修青藏线。”李春兰回忆说,“我们修的是西阁段。”
乌兰县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西部。
50年前的乌兰县很小,只有一条街。李春兰说:“当时乌兰风沙很大,风一吹,黄土遍地。分部办公室在当地都是平房。窗户虽然是双层的,但是如果不在窗户上铺上布片,晚上睡觉的时候床上就会全是沙子。”
李春兰对此印象深刻。“当时青海湖的盐很多,因为盐不像灰尘那么容易吹起来,部队后来用盐来垫路。”
在李春兰,高海拔的气候经常导致高叛乱。1975年,李春兰从部队复员,回到Xi安的家乡铁路局工作。
李春兰走后,1976年,22岁的王靖宇从山东来到德令哈,与5760铁道兵下属的46团在距离德令哈20多公里的尕海修建青藏铁路。
40多年过去了,青藏铁路西格段早已开通运营。王靖宇也在德令哈结婚生子。坐在西宁到德令哈的首趟复兴号列车上,他有些激动。“这个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个国家在过去50年里发展得太快了。”
60岁的杨国兴是青藏公路格尔木段的一名筑路工人。王力可靖宇,他也是7月1日第一次乘坐复兴号C891次列车,从西宁出发,终点格尔木。杨国兴介绍,他是互助土族自治县人,因为一直在格尔木地区工作。西阁段开通后,他经常坐火车往返两地。
杨国兴在第一趟列车复兴号C891上。
“1984年以前(青海)没有铁路。1984年,除了这一辆,没有别的车了。”杨国兴记得西阁路段的每一次提速,从最初的时速80公里到后面的120公里140公里提速,再到现在的160公里。杨国兴说:“我每次加快进步都能感觉到。我真的很幸运。”
“提高西格段质量对青藏铁路建设意义重大”
2022年7月,西阁段提质工程开工建设。
回顾施工过程,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站指挥部技术施工部部长王庆安说:“西格段升级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工程集中在青海湖周边路段。该路段地下水丰富,导致路基含水量和含碱量高,冬季持续时间长,早晚温差大,冬季路基冻胀,夏季路基融化下沉甚至翻浆,导致轨道发生变化,影响列车行驶安全和速度。”
对于不同冻土地段的建设者采取了不同的修复措施。王庆安举例,对冻胀高度大于20 mm的严重冻害地段,采取挖填、微盾、侧渗沟等补救措施;对于15 ~ 20 mm的冻胀高度,采用水平排水管进行整治;对于阴阳坡温差引起的冻胀高度小于15mm的,设置保温护道消除温差,从而消除冻胀。
王庆安说,青藏铁路西格段升级改造完成后,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西格段也是青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格段的升级改造完善了青藏之间的主要货运通道。他说:“虽然把西格段从140公里/小时提升到160公里/小时是个小变化,但对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重大。”
复兴号C891次列车首趟通过青海湖。
作为西格段的第一位动车组司机,郭斌第一天驾驶C891次列车从西宁开往格尔木。发射前一天,郭斌说:“之前是模拟演习,明天会有乘客正式登机,还是有点紧张。”
在此之前,郭斌是一名普速列车司机。2013年10月1日,郭斌正式参加铁路工作,至今已在西阁段工作10年,总里程629203公里。后被青藏集团公司西宁机务段抽调参加西阁段首批复兴号动车组司机培训。
驾驶复兴号列车,郭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先进。“无论是驾驶模式还是机械设备,配置都更高更完善。与之前的车型相比,操作更加智能简单,驾驶体验大幅提升。”
速度提高了,对司机的要求也变高了。
“驾驶复兴号将要求驾驶员对速度感知更加敏感。比如慢行路段,进出站,速度的手动控制要更细致一些。”郭斌解释说,“速度从140 km/h提升到160 km/h,并不是速度的快速提升,但对于司机来说,速度的提升是一个分水岭,机车的操控、速度运行、制动都会有新的变化。”目前,他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将乘客按时送到目的地,还要控制机车,使列车运行更平稳,给乘客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今年53岁的赵恩虎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务段动车组运用车间的随车机械师,也是西阁段复兴号电力集中动车组首批值班乘客之一。
他回忆说,“以前从格尔木到西宁走一趟要24小时,还是22式车体,也就是常说的绿皮车。设施和设备非常简单,过度拥挤是常事。冬天烧锅炉,夏天开风扇。冬天经常黑,夏天经常出汗。”
现在复兴号列车里的空房间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赵恩虎感慨道:“见证青藏铁路的发展,我感到荣幸。成为第一个随船机械师,让我觉得使命光荣。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福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安全飞翔。”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青藏各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青藏铁路西格段的运输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赵家兴表示,提升西阁段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要求,扩大铁路运输有效供给的需要;是扩大高标准动车运输服务范围,实现国家“高铁红利”向西部欠发达地区深度覆盖的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对外快速铁路通道建设,强化铁路在青藏省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责任编辑:钟煜豪图片编辑:朱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