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经历三次开颅的轮椅少年:想读英语或生物专业,未来当老师_教育家

经历三次开颅的轮椅少年:想读英语或生物专业,未来当老师_教育家

“希望在安徽省内高校读师范专业,以后想当老师。”近日,关于“安徽轮椅少年吴浩然三次开颅手术,高考成绩超过二本线”的新闻在网上引发关注。日前,吴昊然在接受论文采访时表示,自己比较喜欢英语和生物,他选择了这两个专业。

吴昊然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9岁那年,吴昊然突发脑溢血,做了三次开颅手术。他的身体留下了后遗症,他不能自己走路。在康复医院休养了半年后,他回到了学校,从此轮椅和拐杖成了他生活中的必备工具。

“那时候,我还年轻。回到学校,老师同学对我都很好,我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心理落差。只有同学去外面上体育课,我才会觉得有点压抑。”吴浩然回忆,后来为了转移注意力,每当同学上体育课,他都会坐在教室里自己看书写字。

得病后,行动不便的吴昊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他从初中就萌发了将来当老师的愿望。

谈及这个暑期计划,吴昊然表示,想为大学生活做一些准备,希望尽可能找一份兼职,为家里分担一些压力。

一次课间晕倒后,陪他的是一本书和一个轮椅。

吴浩然生长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他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次课间休息时突然晕倒。

那是2013年春节后不久的一天。课间休息时,他拿买早餐剩下的一元钱去买小卡片玩。买了小卡后,他突然感到头晕,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等我醒来的时候,吴昊然已经在医院了。因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突发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

那时候吴昊然还不到9岁。他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突发脑溢血”,很难理解这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吴浩然的母亲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和心情,但至今不敢回忆。

事发当天,吴昊然突然晕倒,全身抽搐,陷入昏迷。在从霍邱县乘救护车前往六安市接受治疗的途中,他一度停止了呼吸。在安徽六安做了开颅血肿清除术,进了重症监护室,在医院住了很久,之后又去上海做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开颅手术,治疗了近一年。

当时吴昊然的妈妈带着当时才几个月大的女儿去医院陪护。她担心吴昊然的病,她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她还担心重症监护室一天几千元的医药费。为了省钱,吴浩然晚上睡在病房,她和丈夫睡在医院的走廊和躺椅上。

好在那个时候吴昊然还年轻。在他的记忆中,“当时在医院陪我的人很多,也有类似情况的患者。”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没有觉得特别沮丧。

三次开颅手术后,吴昊然的运动控制神经受到影响,无法自主行走,出现肌张力高、四肢僵硬等问题。尽管在医院接受了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但吴昊然只能靠轮椅行动。

高考结束后,吴昊然在回家的路上。

休学一年后,吴昊然回到校园,继续读初三,和原本比他小一岁的孩子们成为同学。

他回忆说,回到熟悉的农村小学,老师同学对他都很好,没有人对他另眼相看。他更平静地接受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只是每当我上体育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可以出去玩,而我只能坐在教室里,有点郁闷。”吴昊然记得,从那时起,他就试图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学生们去户外上体育课,他就在教室里看书写字,或者自娱自乐。

从那以后,他喜欢看各种励志或者新奇搞笑的书。“也是因为看了一些励志的书,我现在的性格比较乐观。”吴浩然笑道:

他承认,自己生病前活泼贪玩,没有认真学习的意识。生病后,他更加注重学习,他爱上了阅读和学习。他的成绩比生病前要好。

中考考了全校第18名,也因此获得了霍邱县第二中学定向招生的资格。

每天晚睡早起,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谈及自己的经历,吴昊然言语沉稳,云淡风轻,简洁如理科生。

吴昊然的母亲在说起他的经历时,几次哽咽。她觉得吴昊然这些年过得很艰难。

吴昊然病倒后,因为肌肉高度紧张,身体僵硬。从术后到高中,他几乎每天都要做两三个小时的康复训练,练习站立和下蹲。

“我是在康复医院开始的,一天的费用大概五六百元。后来涨到一天1000多元,我们觉得经济上承受不了,就从网上买了站床、蹬自行车等康复器材,在家做康复训练。”吴浩然的母亲说,吴浩然到霍邱县上高中后,他们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地方。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紧张,出租房狭小,吴浩然不得不停止康复训练。

吴浩然高中期间,学校早上7点自习,和吴浩然一起租房的同学6:40起床及时到校。但是吴昊然高中三年基本都是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

“因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所以他最晚不到早上6点就起床。”吴昊然的妈妈说:“我们正常人夏天一分钟就能穿好衣服,他要10分钟,冬天要半个多小时才能穿好。所以时间紧的时候,我会帮他穿衣服。”

如果出门前时间还早,吴昊然会在家学习一会儿再出门上学。更多的时候,他会早早的去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

上下学的路上,别人可以大踏步走。吴昊然受限于电动轮椅的速度,到学校的时间是别人的三倍。

当他到达学校时,他需要爬楼梯才能到达教室。他把轮椅放在一楼,拄着拐杖或扶手慢慢走上楼。

学校卫生间没有残疾人设施,上厕所不方便。吴昊然有时候中午需要回家。

在学习上,吴浩然学得并不轻松,因为他因病做过三次开颅手术。遇到问题,他会先记下来,下课后再主动去老师办公室咨询。

吴昊然的妈妈说,“虽然很多事情他完成的时间是别人的三四倍,但有些事情即使花再多的力气也完成不了,我会尽力让他做自己能做的,因为他迟早需要自己独立。”

正因如此,很久以前,吴昊然就觉得“自己站着会更好”,经常谢绝周围人的帮助。

“但我实际上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比如我手里拿着东西自己爬不上楼。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同学都帮我搬东西。”吴昊然补充道,“当我遇到不好的路时,我的同学会帮助我。”

吴昊然在介绍自己的性格时,说了两个字——乐观踏实。

他说,“不管我是什么,未来的路都是我自己铺的,未来的一切都是我创造的。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路。”

如果想暑期兼职,大学要和高中一样努力。

6月24日,安徽开通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吴浩然第一次查到了自己的成绩——445分,超过二本线18分。

这个分数低于吴昊然的预估分数,他心里有点遗憾。

“他平时考试成绩大概在二本线到一本线之间,所以高考基本能发挥出他的水平。”吴昊然的妈妈说,“对别人来说,考上二本可能不难;但对他来说,这并不容易,我也很满足。”

吴浩然的父亲在上海开了一辆车,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前一天从上海赶回安徽老家。高考成绩出来后,吴昊然和父亲一直在学习志愿填报。

“大概从初中开始,我就有了以后当老师的想法。”吴浩然回忆说,那时候家里人都觉得他踏实,爱学习。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他认为他将来更适合当老师。他脑子里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当老师的感觉很好,明确了自己以后当老师的目标。

考虑到自己比较喜欢英语和生物,吴昊然最近一直在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看这两个方向相关的专业和院校。

在择校的过程中,吴昊然和家人考虑了一些现实问题:因为大学期间还是需要母亲陪伴照顾日常生活,所以最好优先选择安徽省内的高校;私立院校学费在2-4万元/年之间,家庭经济上负担不起,尽量只选择公立院校;往年分数高一点的学校,有的要避,有的要冲。

“经过筛选,适合报的学校不多。我们尽量在我们有资质的大学里报。”吴昊然的妈妈说。

7月3日,吴昊然正式填报志愿,而他的父亲则离家去上海继续工作。

吴昊然对大学生活有些期待。他希望自己进入大学后依然像高中一样努力学习,能学到东西,取得好成绩。他高中的学习经验就是不断积累总结,从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中总结出改进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也可以在大学利用高中的学习经验。

这个暑假,吴昊然想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些准备,比如提前熟悉四级单词,看书。此外,他还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在暑期找一份兼职,减轻家里的负担。

“大学毕业后,我希望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吴昊然说,“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我会考虑考研,读研,然后再当老师。”

责任编辑:钟煜豪图片编辑:朱伟辉校对:刘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经历三次开颅的轮椅少年:想读英语或生物专业,未来当老师_教育家》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828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