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中青报:孩子遭“拍打”后跳楼受伤,家庭教育不能乱来_舆论场

中青报:孩子遭“拍打”后跳楼受伤,家庭教育不能乱来_舆论场

最近一个家长追小孩导致小孩坠楼的事件,让很多网友感到担忧。6月26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公安局通报称,事件起因是该母亲因害怕孩子坠楼,用棍子打她,劝她进屋。孩子跳楼后。坠楼男孩多处骨折,肺部挫伤,暂时没有生命危险。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网上流传的视频。视频中,小男孩正站在五楼的室外空调音器上。虽然楼下有人一直喊着“不要再打了”,但还是有人伸出窗外打了小男孩。最后,小男孩跳下空调音器。

面对这样的画面,人们很难理解男孩的行为逻辑,男孩的家人打他是否真的出于“劝导”动机。幸运的是,小男孩没有生命危险,但通过“用棍子打耳光”的方式让孩子回屋,不仅不合理,而且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无论如何,当孩子站在户外的时候,父母劝孩子是最正确的选择。事实也证明,连续的打击成为此次事件中孩子跳楼的直接原因。

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遇家暴。在任何情况下,对未成年家庭成员的暴力都不是纯粹的“家务事”。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这三个字是沉甸甸的责任。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这是现代文明和法治的基本原则。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外人无权干涉。甚至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孩子“不打磨料”,孩子打磨料就好。把暴力作为正当的管教手段,这种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漠视,是对法治精神的违背。

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有待详细调查。从父母的残酷操作来看,人们有理由怀疑孩子平时过着怎样的生活。所以孩子跳楼前发生了什么,家长有没有打孩子,都应该调查清楚,依法处理。

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打孩子”的关注。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并不缺少法律条文。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法律真正打破“家务事”的传统观念,将家暴“关起门来”纳入社会解决的框架。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家暴严重的监护人,应当果断剥夺其监护资格。另一方面,对于受虐儿童,也应及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派出所、居委会等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和回访,构建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监督保护力量。

家暴本身具有隐蔽性,未成年人不具备独立维权的能力。在这一前提下,处理此类事件绝不能“得过且过”。只有让法律严格,社会监督硬起来,才能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不能为所欲为,对孩子不加约束的暴力行为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沈轲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中青报:孩子遭“拍打”后跳楼受伤,家庭教育不能乱来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824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