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人民锐见:招聘人才,偏好学历不如关注能力_舆论场

人民锐见:招聘人才,偏好学历不如关注能力_舆论场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处于关键时期,各地精准扩岗,优化指导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但一些用人单位“只招第一学历的尖子生”、“只招全日制毕业生”的要求,让很多求职者望而却步;用算法筛选简历,让普通院校的求职者很难被“看到”。用人单位“唯学历论英雄”,让很多求职者感到不解和无奈。

用人单位想优中选优,招最好的毕业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可以自行设定招聘条件,并不意味着招聘行为完全不受约束。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相关通知,明确“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限制性条件”。用人单位应遵循相关规定,平等对待应聘者,给予公平竞争机会。

或者提出各种与学历相关的限制性条件,或者在暗中设置一些条条框框…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以行使选人权为名,歧视学历。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岗位竞争激烈,劳动力供大于求。面对大量的简历,用人单位出于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的考虑,习惯了相对简单的“卡”教育方式。

新华社

用人单位看重的“第一学历”、“全日制”等条件,只能代表申请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不足以全面反映其全面真实的能力。有的考生通过自学和考研获得了较高的学历,有的有丰富的不同单位实习经验。这些内容也是能力和才能的体现,是评价其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参考,是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应该考虑的。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就业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摆脱给人才贴学历标签的惯性思维,注重人岗是否匹配,求职者对工作的理解和态度,关注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德才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这将有助于促进平等就业,并确保每个求职者都有机会在生活中发光。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稳定的就业带来安心和社会稳定。继续完善和细化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改进招聘方式,实现合理用人,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王晓峰图片编辑:乐浴峰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人民锐见:招聘人才,偏好学历不如关注能力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804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