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上海多家企业隐私信息被泄露,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上海多家企业隐私信息被泄露,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马上就是大学毕业季了,中小企业也在吸引很多大学毕业生。那么,这个企业靠谱吗?有公司自己宣传的那么好吗?

我们做什么呢

现在企业信息都需要网上公示。我们不妨看看这家企业宣传的信息。除了注册资本和生存状况,还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法律纠纷。另外,企业为多少员工缴纳社保,才能真实反映其规模,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这些以前普通人看不到的企业信息,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

2014年,国家开始实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必须每年提交年度报告。企业生存状况、股权信息、网络运营信息等7项内容中的6项应当公示,公众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线查询这些内容。

除了必须公示的六项外,条例还规定了企业的职工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利润总额、净利润等信息。虽然需要申报,但企业可以选择是否公示。

然而,就在近日,本市某企业工作人员曲先生表示,该企业去年的年报选择了“不披露”上述内容。虽然没有显示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但他在“天眼查”的网站上看到,这些本不应该公开的企业数据处于公示状态。这让曲先生怀疑,企业向国家工商部门申报的数据是否被泄露了。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工商系统信息泄露?企业的大量非公开数据被公开。

采访现场,曲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保留的证据。在企业年报申请页面,除了养老、医疗等五险参保人数必须公示外,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保险缴费基数均选择了“不公示”。

投诉人曲先生表示:“我们选择不披露所有可以选择不披露的数据,包括公司的经营数据、资产、收入等。,包括社保信息,我们正确上报,选择不公开。”

然而,当他登录某网商查询平台“天眼查”时,发现显示的都是该公司在申报时选择不披露的数据。

投诉人曲先生说:“我们发现天眼查公示了我们填写的数据,包括社保信息,包括我们社保缴纳的基数,以及全年缴纳的社保金额。这个数据是公司老板的社保缴费基数,很容易推断出公司的薪资水平,对我们公司的招聘和人员流动会有较大的影响。我也给天眼查打了电话,问他们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他说会有人在后台联系我,但是一直没有人联系我。”

不止一家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曲先生告诉记者,他发现许多企业和他自己的企业一样,选择了不公开的信息,而田玉娥公开了这些信息。

比如上海某大型国企,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搜索,可以看到企业也选择不披露社保信息。但从醒目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企业的180名职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等社保缴纳数据,都一一列出来了。

再比如这个注册在保山的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只有一个人缴纳社保,其社保基数企业并未公开,但你可以在眼检上看到其相关参保缴费基数的具体数据,从中可以推断出员工的大致收入。

天眼查是一家民营企业,它的成立几乎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开通同步。如今,市面上类似的平台有好几个,但天眼查可以说是最早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

一般来说,这样的查询平台通过抓取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公共平台发布的信息,对原本独立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找到其中的关联性,最终将这些有价值的内容直观的呈现出来。想看这些内容,就得付费。

那为什么天悦查能拿到系统里没有公开的数据?这是否意味着企业向工商部门申报的非公开信息被泄露了?关于这个问题,曲先生也向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上海市场监管局回复说会进行调查。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公司管起来没问题。你也知道现在第三方包括天眼查,数据整合能力很强。有资料说一定是我们出的,但也不一定,渠道太多了。所有(企业年报申报)环节、流程、人员、数据都不在我们市场监管局,我们只有接触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整合能力再强也要有原始数据。既然原始数据的后台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那么这些真实的企业非公开数据从何而来?为此,记者也联系了天眼查公司,客服人员回复信息来自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其他的我不知道

后来曲先生再次得到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回复,对方称已要求天眼查对被屏蔽的数据进行处理。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处工作人员表示:“事后我们联系了天眼查,不确定天眼查是哪个环节查获的数据,但我们已经要求天眼查对上海所有企业的社保信息进行全部筛查。我们会先筛选数据,再做后续调查,为了企业的数据安全。”

但是曲先生对这个回复并不满意,因为这些数据已经泄露了,即使对公众屏蔽了数据,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对此,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复称,他们无权让企业完全删除数据。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他删除所有数据。我们不是公安机关什么的。我们知道这些数据是非法获取的。这个定义我们没办法,我也不能说企业数据是非法获取的。相反,我不能保证田玉娥的机票。”

然后,这些公司年报的非公开数据被田燕公之于众。在法律层面是否涉嫌侵权?

刘雪妮上海环球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天眼查泄露本系统涉及的个人信息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条例。二是年报中的经营信息可能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商业秘密被不当泄露,也会影响企业的权益。最后,可能涉及到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一些信息在公开之前必须由数据权利持有者获取。所以说田燕公开查过这些资料是不合理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提交年度报告的对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在采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存储年报数据的后台并不在工商部门,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可以访问这些数据的。

正如上面采访的工作人员所说,接触到这些数据的人太多了,不能确定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是,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申报年报数据。如果他们不能对企业数据负责,又如何建立信用?

天眼如何获取这些公共平台上没有展示的真实数据?有什么不好?这些问题事关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必须彻查应对。

(原题为:《仔细想想又害怕!上海多家企业隐私信息被泄露,工资可以算!怎么发生的?》)

责任编辑:徐祯曜校对:刘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上海多家企业隐私信息被泄露,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8031.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