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应理性看待出险房企退市现象,对整体房地产板块影响相对有限_地产界

应理性看待出险房企退市现象,对整体房地产板块影响相对有限_地产界

强制退市已经成为悬在危房企业头上的利剑。6月6日,原“千亿元房企”*ST蓝光退市,a股出现首家退市房企。业内预计,这将拉开a股企业“1元退市”的大幕,后续将有十余家企业在“生死线”上退市。

其中,4家公司可能面临财务退市风险,即可能触发净利润和营收为负1亿元以下、净资产为负等持续退市条件,但目前出险的房地产企业主要面临“面值退市”风险,即“1元退市”。“按面值退市”是一种交易强制退市。根据相关规定,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将被交易所强制退市,直接终止上市,不设退市整理期。

据中银证券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股价跌破或接近1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约有26%属于房地产行业。与前几年相比,这个比例确实在增加。但在我看来,在这场退市风波的背后,由于整体市场复苏缓慢、债务违约增多、部分房企亏损较大等内外因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受挫,资本市场对部分房企的安全感到担忧,使得股价承压。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房地产行业没有投资价值。相反,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市值表现仍然值得关注和期待。

诚然,过去销售额过千亿的龙头房企纷纷陷入退市危机,涉及范围不断扩大,确实给相关企业甚至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从企业层面看,品牌、信用、销售、融资压力倍增,复产、正常经营都将遭遇挑战;从股东角度看,公司估值降低,股票面值大幅降低,股东利益受损;从对行业的影响来看,短期内会降低房地产行业乃至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关注度,影响投融资活力和融资渠道的畅通。但笔者认为,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市场化、常态化,应理性看待危在旦夕的房企退市现象。

首先,有利于加速行业风险出清,重塑竞争格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的还款困难,偿债缺口大,亏损大,都是过去无序扩张的后果。如果不迈大步子,缺乏对市场的敬畏,盲目加杠杆赌博,上市故事不会轻易走到最后。当然,即使公司退出a股,也不代表公司已经到了“终点”。即使再融资通道关闭,仍需要房企以化解债务和确保交付为重点。如果他们能以产品质量重新赢得市场信任,未来或许能东山再起。

从长远来看,在一个行业的风险出清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商业价值观的深刻反思。比如,当拿高价地的机会和自身资金实力同时不匹配时,企业如何选择?比如是为了短期扩张而高速扩大杠杆,还是为了巩固资产质量稳定金融盘面,扩大轻资产业务比重?当“检讨”足够深刻时,我们就能在过去的商业价值观中找到错误的代码,并以自律不断“增加”长期的经营理念,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其次,要尽快实施重组方案,给其他危在旦夕的房地产企业敲响警钟。对于很多有帽子的a股房企来说,还是要加快项目转型步伐,促进降本增效,改善经营状况。短期内需要大股东和高管增持,提振市场信心,避免股票退市,为引入战投完成重组赢得时间和空。长期来看,债务重组仍是重中之重。如果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无疑会加快退市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与a股交易强制退市无退市整理期相比,港股停牌房企仍有翻盘机会。这些房企有的已经停工400多天了。对于这些危在旦夕的房企,需要尽快披露经审计的2022年年报,并积极完成复牌指引。同时,要加快债务重组,不断增强市场信心,才能真正度过危机。

第三,对整体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不能用部分房企退市来否定整个行业的投资价值。正如中银证券所指出的,截至目前,12家存在退市风险的房地产企业总市值仅占房地产行业a股总市值的2%,8家被锁定退市的房地产企业占比仅为0.9%。行业“强者恒强”的现状将继续深化,优秀企业的长期价值依然存在。比如仍然可以关注内生增长较快、拿地有效性较强的内驱公司,REITs相关的商业地产、租赁房、产业园区、物流地产等资产持有人。

整体来看,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对于地产板块,不断出清不良股,信贷、资源、资金向蓝筹股集中。推动这些企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将重塑房地产行业的估值逻辑,有助于发掘优质上市主体的长期投资价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原题为《应理性看待危在旦夕的房企退市现象》)

责任编辑:计思敏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应理性看待出险房企退市现象,对整体房地产板块影响相对有限_地产界》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608.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