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次子傅敏去世 享年86岁,到底是咋回事?
当地时间28日,据奥地利音乐频道报道,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感染在英国去世,享年86岁。27日,傅聪被媒体报道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皇家音乐学院教授、TAの学生孔佳宁写道:“傅老师已经住院两周了。我希望如此。
文本摘要:
当地时间28日,据奥地利音乐频道报道,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感染在英国去世,享年86岁。27日,傅聪被媒体报道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TAの留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佳宁写道“傅老师已经住院两周了,希望TA能活下来。”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和作家傅雷的长子。很多人是因为傅雷的信才知道这对父子的。《傅雷家书》是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的一封信,由次子傅敏编辑。傅雷夫妇因为热爱教育理念,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TA人培养孩子的教育思想,如先做人后“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中国人。傅雷次子傅敏去世 享年86岁究竟是肿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12-29 11:35
当地时间28日,据奥地利音乐频道报道,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感染在英国去世,享年86岁。
27日,傅聪被媒体报道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TAの留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佳宁写道“傅老师已经住院两周了,希望TA能活下来。”
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有“钢琴诗人”的美誉。
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和作家傅雷的长子。很多人是因为傅雷的信才知道这对父子的。《傅雷家书》是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的一封信,由次子傅敏编辑。傅雷夫妇因为热爱教育理念,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TA人培养孩子的教育思想,如先做人后“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中国人。
(编辑:王珏)
傅雷的二儿子傅敏去世,享年86岁。
没想到四年前还是最后一次。
傅聪
傅聪(左)和傅敏2012年在京合影。
傅雷书信手稿
20世纪70年代,傅聪在肖邦故居。
当地时间12月28日,中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在英国去世,享年86岁。傅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和“中国的钢琴诗人”。昨天,我们的全媒体记者在傅聪先生去世前采访了他的家人和相关朋友。他的弟弟傅敏对傅聪的突然离去深感悲痛。TA说哥哥的音乐里总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感;译林出版社出版顾问、《傅雷文集》出版人蒋启勇也表示,傅聪的感染与此前手术后抵抗力下降有关。“TAの这个世界离不开钢琴。所以即使手术后,TA还是坚持每天练琴。”国际钢琴大师郎朗也在微博中表达了哀悼:“傅聪大师,我非常尊重伟大的艺术家。愿天庭无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图片/译林出版社提供
傅聪的弟弟傅敏:“钢琴如生命。”
の·傅聪的弟弟傅敏28日知道傅聪感染了疫情。一开始他只知道弟弟住院了,没想到病情进展这么快。当妻子陈哲明告诉他哥哥去世的消息时,傅敏非常伤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傅敏告诉记者,父亲傅雷对两兄弟的“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t a们。父亲从小就教导TAs,一个艺术家要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对哥哥傅聪影响很深。傅聪的表演充满了中国和中国的魅力,Ta的音乐里总有一股浓浓的“乡愁”。“傅聪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容易。TA一直以为是TA离开波兰给父母带来了麻烦,所以心里一直很难过。”傅敏说。
令傅敏印象深刻的是他哥哥的谦逊。傅敏说,傅聪从来没有虚伪地自称大师,TA也不止一次地说,他只是保持了自己最初的纯真和对音乐的渴望。傅聪对钢琴的痴迷给傅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A说他哥是个不折不扣的钢琴迷。早在几年前,傅聪就做过两次手术。医生建议TA术后休息,不要弹琴。他的妻子卓一龙无法说服他,所以她打电话给傅敏来说服他。但是对傅聪来说,离开钢琴太难了。“钢琴如人生。”在傅敏的印象中,即使到了80岁,傅聪仍然保持着每天练琴的习惯,每天练八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即使是后来身体不好的时候,他也是每天练五个小时。
说起傅聪去世的消息,傅敏的妻子陈哲明昨天在电话里也很难过。“我们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我哥哥去世的消息是我告诉傅敏的。TA现在听力不太好,心情不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受他哥哥离开的消息。”陈哲明告诉记者,由于现在英国的疫情非常严重,中英之间的航班处于停飞状态,家人还没有去英国处理善后事宜。“我们需要冷静下来,然后讨论下一步。”
陈哲明说,TA和傅敏认识傅聪是在四年前。近年来,傅聪接受了几次手术,但他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但没想到四年前的那次见面,竟然是最后一次。
“父亲不偏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给傅聪的信大部分是傅雷写的,但傅雷和傅敏之间的信很少。很多读者误以为这是傅雷的“怪癖”。对此,傅敏告诉记者,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在中国,所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父母。我父亲可以说,他对我说话,以身作则。这种教育远比家书深刻。”傅敏说,那时候爸爸也给TA写过很多信,但是那种情况下,TA看不到未来,很沮丧。很多信都被TA烧掉了。“我哥哥在国外,所以TAの的信件可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我的父亲像他的哥哥一样爱我,关心我。”而且傅聪一直反对在书中发表他的回信,TA认为他文笔不如父亲流利,学中西文化也不如父亲精通,很难和父亲相比。
傅敏回忆说,他的哥哥傅聪是一个音乐天才。“TA生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傅敏说,当傅聪三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发现他对古典音乐非常着迷,而且百听不厌。他认为TA是学习音乐的材料,于是开发了它的潜能,让傅聪在八岁半时向当时最好的钢琴老师学习,扩大视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其实那时候我父亲就想让我学音乐和美术,但是最后发现我真的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只好放弃了。所以说我父亲偏心是无知的。”傅敏说。
傅敏坦言,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热爱祖国。那时候弟弟出国了,其实父亲很矛盾,但是TA也知道如果当时儿子在身边会怎么样。所以TA虽然很爱自己的祖国,但还是把儿子送到了国外。
出版人蒋启勇:“TA一直有个心结。”
《傅雷全集》的出版商蒋其勇听到傅聪去世的消息,感到震惊和悲痛。此前,蒋其庸与傅聪和傅敏有着良好的友谊。“我前天从媒体上得知傅聪因疫情住院,也就是我联系了傅敏的妻子确认,傅敏的妻子告诉我是肺炎,没有让傅敏知道。我要求一有好消息就通知你。不幸的是,今天早上得到主人去世的噩耗,痛哭流涕。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艺术家离开了。”姜启勇说。
蒋其庸告诉记者,TA是在1981年编辑傅雷译著集时认识傅氏兄弟的。在蒋启勇的记忆中,TA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傅聪有过很多接触。1998年,《傅雷文集》出版,蒋其庸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在沪举行签约仪式,傅聪、傅敏均出席并下榻东湖宾馆。恰好今天蒋其庸编辑出版了李泽厚的《论语》,TA送了一本给傅聪。我没想到傅聪会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并且很快就看完了。“TA真的很有才,读书的速度很惊人。很显然,TA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博览群书。”
蒋启勇回忆,2003年,《傅雷的信》(三联书店版增刊)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发行出版。为了区别于三联书店,TA做了好几个封面设计,最后选择了一个更贴近普通人的封面,并附有大量照片。傅聪在给读者签名时看到这个版本,就给傅敏打电话问问题,傅敏给TA解释说要贴近市场。傅聪说:“我宁愿不被如此广泛地传播,也不愿出版。”江启勇说,傅聪和傅敏的关系非常好,但傅聪非常认真。为了这件事,兄弟俩大吵了一架。这是极其罕见的。后来,TA去了傅聪,在北京生活,当她向TA道歉时,傅聪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傅聪说:“傅家总要留点隐私,不能什么都透露给读者。”
2012年,傅敏夫妇为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仪式准备了墓碑。本来有一个傅雷夫妇肖像的设计,但傅聪不同意。后来,傅敏夫妇用了傅雷家书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孤独,你会创造一个世界。”TA,这个是同意的。本来葬礼定在2013年清明,但是想等TA回来再安葬,所以葬礼定在2013年10月。在父母下葬的前几天,傅聪拒绝接受任何采访。“傅聪当时的心情很复杂,TA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他觉得当年出国,可能给父母添了麻烦。”姜启勇说。
“主人”一天只吃两顿饭
蒋启勇记得,他最后一次听傅聪弹琴是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厅,大约是2014年。“当时TA弹的是莫扎特和海顿的曲目,完全是人和钢琴的结合。这种境界恐怕是任何人都难以达到的。有人评价傅聪晚年的钢琴技巧达到了大师的水平,这是真的。”
蒋启勇介绍,小时候,傅雷因为傅聪不吃午饭而惩罚他。后来TA长大了,周游世界,饿了也饱了,傅聪却从来没有骂过父亲。TA说多亏了爸爸的惩罚,TA从来不吃午饭,一天只吃两顿饭,这对弹琴很有帮助,因为午饭后很容易打瞌睡。即使他后来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傅聪还是保持了这个习惯很多年。
姜启勇说,傅聪在过去两年里做了两次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休息。但TA不听医嘱,坚持弹琴,导致再次住院。傅聪之所以感染疫情,与此前手术后抵抗力下降有关。“TAの这个世界离不开钢琴,所以手术后我还是每天练习。”
朗朗记得傅聪:
“TA是我们的精神灯塔”
傅聪去世的消息也引起了音乐界的关注。国际钢琴家郎朗在微博中表达了他的哀悼:“傅聪大师,我非常尊重伟大的艺术家。愿天庭无病。”郎朗说,傅聪对TAの的启发很大,TA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他在伦敦首演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唱会结束后,傅聪和TA深情拥抱的一幕。郎朗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傅聪大师对TAの-to的告诫,要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TA是真正伟大的钢琴诗人,是古典音乐中的一股清流,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此外,国家大剧院也发来了哀悼的信息。阿格里奇基金会(Agrich Foundation)在官网留言:我们会永远记住t a,他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伟大音乐人。
记者手记:
有趣,灵魂,真正的绅士
傅聪和广州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TA曾多次来广州进行钢琴独奏演出。2013年夏天,笔者提前和傅聪的经纪团队约好,有一次在广州看了傅聪的演出,和傅聪见了一面。那一夜,虽然年近80,但他一身黑色古装,看起来婀娜多姿,美妙的钢琴声从他纤细的手指间滑过,美妙极了。贝多芬、舒伯特、表席德等著名作品都被Ta演绎过,而作为一个钢琴“门外汉”的我,听起来也与众不同。
那天演出结束后,我和另一名记者与傅聪先生进行了交谈。由于演出后短暂休息,傅聪晚了几分钟才到达预定的见面地点。会后TA纷纷道歉。傅聪说,他是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的,所以他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他言出必行,言出必行,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和人约好了不迟到。这是他父亲从小就一直强调的。“小时候,我和爸爸约好出门。我们都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否则迟到就会受到惩罚。”TA笑着说。
事实上,我对傅聪的了解更多来自傅雷的信,这封信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但令我惊讶的是,傅聪告诉我,傅雷的信,TA本人并没有全部看完。“每次读傅雷的信,我都激动得无法平静。我总会想起很多和父母在一起的故事,整天什么都做不了。”TA说。
早在20世纪60年代,傅聪就被《时代》周刊誉为“中国和当今中国最伟大的音乐人之一”,但TA说,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音乐大师。“我觉得自己像个钢琴家,也是音乐的囚徒。”傅聪和肖邦有着不解之缘。TA也是公认的演奏肖邦的权威,被称为“中国中国肖邦”,但傅聪告诉我,TA只是肖邦的忠实追随者,并不喜欢“中国中国肖邦”这个称呼。
与他的父亲不同,傅聪对孩子的教育很宽松。“我知道被迫做事的感觉,所以我不会要求我的孩子做这个或那个,所以你可以看到我的孩子没有一个会弹钢琴。”TA笑着说。和傅聪聊天后,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这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真正的绅士。
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2009年5月13日,在傅聪来到广州星海音乐厅之前,当时的《广州日报》记者龙迎春独家专访了傅聪先生,听他讲述了自己对音乐与人生的看法。现在,在得知傅聪先生去世的消息后,龙迎春还回忆起11年前对傅聪先生的一次采访。
文/广州日报特约记者龙迎春
我看到报道说傅聪先生今天早上在英国去世了。在广州日报工作期间,我有幸在几年内连续听了几场TAの的音乐会。印象最深的是TA穿着深蓝色双排扣衬衫从星海音乐厅阳台出来,全场掌声雷动。TA在钢琴前坐下后,全场立刻鸦雀无声。
作为一个门外汉,很难描述TAの钢琴的声音。TAの双手按在琴键上,编织了一个之字形的世界,一层一层,精致循环。作为听众,只有屏住呼吸,才能感受到ta的魅力。好在“左岸文化”的创始人,傅聪先生演唱会的组织者方杰已经磨了好几年,希望能采访到TA。已经连续磨了三年了。2009年,海顿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之前,TA终于同意给我50分钟的电话采访时间。
有一次采访,傅聪很随和,是个绅士。除了我关于婚姻的问题被TA坚决打断,TA和我分享了所有关于TA的问题,包括TA受伤的手(腱鞘炎),TA对音乐的理解,TA对技巧和投入的诠释。TA反对钢琴家标榜自己的风格。在TA看来,没有“傅聪”,只有音乐;作为解释者,只有肖邦,或者只有海顿;在TA看来,钢琴家就像传教士。他一生都是艺术的殉道者,完全没有正常的生活。但对于这一点,TA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他所有的时间甚至灵魂都已经投入进去了。
那年演出结束后,我应邀与傅聪先生共进晚餐。听TA谈论黄和他父亲傅雷的关系。TA还说,除了练琴,一切都很简单,尤其是住酒店,只要一张干净的床就够了。
我一直以为等我自己空一点的时候,我就有机会去听TAの的演唱会,再见到TA。但是今天,TA不在了。Ta是一个时代的杰作,TA的好友之一,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家杜普蕾早已过世。这些伟大的灵魂和智者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密码和开关。不知道他们有一天会触碰到什么样的因缘。当我们打开它们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会被琐事淹没,然后它们会在那一刻被点亮并闪耀。杂碎和车马噪音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做纯粹的人。
只是向傅聪先生告别,TA其实并不需要,是我们,只是怀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