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看得见的城市丨20万张影像中的城市年轮

看得见的城市丨20万张影像中的城市年轮

初夏的风吹来,这座城市,轻轻地张开双臂。逼真的画面,托起美好的愿望。看不见的风景创造看得见的风景。

从今天开始,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文慧日报联合推出“上海城市软实力叙事系列”微电影《看得见的城市》第三季,为你打开这座城市的风景。在这一季的故事中,特邀摄影师、艺术家、博物馆研究者、海派文化人物、旅游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向你展示我们身边的城市。无论是“一江一河”的记忆,“海派城市考古”的行走,还是乐陵社区的宜居体验,以及艺术家寻求灵感的过程,都是对这座城市具体而细微的记录。这些真实的写照,淡淡的,充实的,美好的,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像阳光一样照进我们的心里。

第一集《城市年轮》(04:48)陆杰

著名纪实摄影师,忠诚的城市观察者。40多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用镜头记录上海这座城市。他积累了20万张底片,这些底片成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画面,就像一座关于城市变迁的影像宝库。

“小时候,看到黄浦江上的大船,总会想起爷爷的小渔船。我花了4毛钱从静安寺坐车去外滩,就是为了看江面上的浪和帆…有一天我拿起相机,把这些画面定格在镜头里。它们是如此真实和美丽。”

80年代的上海高楼不多,也没有无人机拍摄。但是,从空来记录这座城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如果缺少了这个形象,上海的形象记录就不完整。于是,路捷开始了航拍,为上海留下了一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珍贵航拍影像。

1980年航拍外滩

1994年航拍外滩源

“那是用我的生命拍摄的。每次飞过城市空上空,俯瞰那壮观的景象,我都激动不已。我不停地按快门。为了多拍些照片,我挂了两个相机。”路捷说。

照片打印出来,这是我从未见过的震撼画面。从黄浦江到苏州河,再到整个上海,城市的年轮定格在镜头里,从空留下了上海最珍贵的历史影像。如今,路捷再也不用跟着飞机“上天”去拍摄了。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在操纵无人机的航拍。

快门一按,就40年了,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路捷精确地“扫描”着这座6400平方公里的城市,寻找着老片中的城市点,如今它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路捷拍摄的城市影像。

陆家嘴

1987

1995年

2002年

2014年

2020年

徐汇滨江

在20世纪80年代。

2021年

北外滩

1994年,

2022年

苏州河华政段

20世纪90年代。

2021年

他开着吉普车在城市里穿行,每天100公里,搜寻消失的和浮现的场景。不同的时代,相同的视角,观察城市如何成长,如何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在长宁市民学习中心,路捷的城市影像工作室已经入驻了8年。路捷说,整理和归档20万张底片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24小时扫描,出来的图像要和现在的场景一个一个对比,验证,整理成文件。“所以我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我遇到了最好的时光,梦想建一座海城形象博物馆,永远留给这座城市。”

(原标题:《看得见的城市,20万张影像中的城市树木年轮》)

责任编辑:高文校对:丁晓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看得见的城市丨20万张影像中的城市年轮》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319.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