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司令员:依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升战区备战打仗水平
西部战区司令员王海江在《学习时报》撰文,题为《依托国家综合战略体系和能力提升战区战备水平》。全文如下:
紧扣中心任务,集中精力备战。
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任务。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作出全面部署,深刻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蕴含着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安全、强国强军的深远战略设计,凝聚着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期待,为我们更好地把强军事业融入兴国大局,充分发挥强军对强国的战略支撑作用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主席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实现军队建设百年目标这个中心任务,全面加强训练准备,全面提高打赢能力,努力开创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一体化新局面。
深刻认识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对强军打赢的重大意义
习主席深刻指出,实施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规划,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百年建军目标,加快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战略意图,认清重大意义,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应对复杂安全局势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遏制、脱钩、打压和军事威胁,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各领域安全威胁的突发性、联动性和多变性,军事领域的全局性、敏感性和风险性突出,容易走向政治和外交领域。面对这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支撑,密切配合军事手段等手段,系统提升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标的整体实力。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十年,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高,国产航母、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重型装备,没有国家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是无法组装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如期实现百年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度融入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依靠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聚合国家整体资源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人民军队。
把握军事竞争主动权的战略措施。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军事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军事强国纷纷布局大国博弈背景下的高端战争,寻求在高强度、高维度、高技术对抗中掌握未来战争的主动权。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一种新形式的“混合战争”初步显现。军事战争与政治战争、金融战争、科技战争、网络战争和认知战争交织在一起,促使战争对抗从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延伸,集中体现了冲突各方在综合国力、战争潜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的综合较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局部冲突和动荡频繁,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和变革时期。中国对外的压制和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只有加紧巩固和完善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最大限度整合各领域战略力量、资源和手段,打通国民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向先进战斗力和体系对抗的转化路径,做好全面军事斗争准备,才能在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
准确把握人民军队支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点。
军事手段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障,军事斗争是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在综合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中,军事能力是关键指标和核心支撑。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全局上思考和谋划军事工作,定位准战略,突出重点,发挥关键作用,为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贡献。
把握政治导向的根本。我军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始终以党的使命为己任。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制定的治国方略和建军大计。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把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习主席的决策意图,牢记“国家领导人”,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治,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紧密结合,确保政治上最主动、最全面的优势。
把握制胜能力的方向。古今中外,国富民弱,国辱山河断的情况屡见不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强国必强军,强军必胜。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的战略体系和能力,最终要落到全面提高打赢能力上来。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战争意识,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坚持能打仗、备战打仗、建设打仗,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打仗上,在打仗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构建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和联合作战体系,推进练兵备战,锻造敢打必胜的精锐部队,以更强大的实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把握军事需求的牵引。所有划时代制度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这一制度产生的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巩固和完善一体化国家的战略体系和能力,提升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和军事战斗力的耦合度,首要的是明确军事需求的源头问题。要深入研究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周边安全形势发展、战争制胜机制特点,聚焦强敌对手威胁、典型作战场景和执行任务需求,主动准确制定需求清单和能力指标,完善军地对接机制,畅通“需求驱动规划、规划引领资源配置”的战略管理环节,从军事需求侧推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
把握军政民团结的政治保证。军民团结一心,看天下谁能为敌。巩固的军政军民关系,既是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动员党政军民各方面力量参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始终牢记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履行保家卫国职责使命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深入开展军民联合活动,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应急处置的“生力军”和维护稳定的“压舱石”, 以实际行动谱写军民局面新篇章,为巩固和完善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汇聚强大力量。
依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高战区战备水平
战区负责应对本战略方向的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必须坚持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相融合,推动战争准备高质量发展,锻造能打仗、善于打仗的核心力量,为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加强对未来战争的前瞻性设计,着眼新时代总体民族战争、总体政治战争和人民战争,依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以战区联合作战体系为支撑,系统谋划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打得出仗、备得战、练得战、打得赢。强化战区战略整体作战,将有限的军事行动主战场与广阔的国家战略博弈空连接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加强群众战术的创新研究和训练,大力发扬军事民主,广泛开展创客、众筹等活动,从一线官兵、军事专家、科技企业和民间智库中汲取智慧和杠杆,创造更多非对称的可战胜的制衡力量,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着力深化作战体系一体化。推进战略布局一体化,将战区联合作战体系深度融入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紧扣国家重点区域战略布局,统筹战区力量布局、战场布局和保障建设,促进需求融合、建设联动、成果共享。推进战略资源整合,以国防和民用技术融合为抓手,将军事信息通信、战略战役投送、后勤装备保障等系统融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战略储备、后勤基地等重大建设,实现同类要素联合配置、同类设施联合共享、同类保障联合保障,依托强大的国家资源夯实作战体系支撑。推进战略力量综合运用,完善国防动员军地指挥使用协调机制,扎实做好全方位多领域动员准备,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国防动员专业队融入战区联训,积累打赢综合实力。
努力推广新领域、新素质的运用。坚持在新兴技术转化上下功夫,在新兴领域一体化战略能力建设中谋求军事竞争新优势,密切跟踪人工智能、信息网络、航空空航天等前沿技术发展,研究开发斗争急需、战争有用的应用需求,广泛吸纳社会优势资源,开辟高新技术向先进战斗力转化的路径。继续在新质作战力量生成上下功夫,加强电抗、无人、网络、空天等部队实战化训练,深化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试验和作战应用,推动新领域、新质作战力量融入“主力”“主角”战区联合作战体系。坚持科技支撑前的转变,推动人力物力向智力能力转变,局部参战前的硬杀伤向软打击转变,使网络参战、信息支援、科技支撑成为人民战争的重要形式,不断提高战备勤务贡献率。
注重强化对现实军事斗争的应对。紧盯周边安全形势发展,坚持从政治战略全局谋划和指导军事行动,大力开展斗争,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绝不退让,以顽强的战斗精神、灵活的战斗策略、坚决的战斗行动赢得战略主动。强化军事力量的常态化、多样化运用,统筹准备与制止战争、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发挥军事力量在军事演习中塑造局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权维稳、国际维和等方面的战略作用,有效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深入推进党政军警民共同加强边防建设,坚持政治兴边、富民兴边,军事兴边、外交兴边、科技兴边,完善“五位一体”力量体系和联动机制,建设与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相适应的强大稳定的现代化边防,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