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头版:“北向互换通”今开闸,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_金改实验室
5月15日,“北向互通链接”下的交易正式“开通”。专家认为,“北向互通”的推出丰富了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工具,将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告,“北向互通互联”初始可交易产品为利率互换产品,报价、交易和结算货币均为人民币。在初始阶段,所有外国投资者通过“北向互换”进行的利率互换交易的名义净本金在净额结算后每天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对《证券日报》表示,随着全球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中国金融市场,他们一直期待更多的投资工具来对冲风险和分散投资组合。“汇通”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将释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衍生品市场的潜力。这一新的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凸显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生态系统中的独特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2017年以来,南北“债券通”的启动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中国在全球的吸引力也在稳步提升。
随着外国投资者债务持有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活动的上升,他们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来看,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产品,多年来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者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总监庞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规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北向互换”相关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便利性,满足了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强了在发展和安全大局基础上的跨境监管合作力度,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境外投资者对对冲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汇通’的推出恰逢其时。”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资本市场与证券服务部联席董事张锦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随着“交易所通”的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这不仅使国际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优化资产配置,也有助于进一步多元化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张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