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普遍回升,下一步从何处发力_财经上下游

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普遍回升,下一步从何处发力_财经上下游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一季度财政收支“账本”,大部分省份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河南、宁夏收入增速超过10%,四川、甘肃超过9%,江苏、浙江、安徽、辽宁超过7%。各地支出普遍保持较高强度,四川、湖北、甘肃支出增速甚至超过15%。收支情况反映了地方财政如何运行,下一步应该从哪里入手?《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金融领域的专家。

收入普遍回升。

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各地收入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4.3%、5.8%、5.3%和9%,累计增幅分别比1、2月份提高2.9、2.8、2.9和6.1个百分点。专家普遍认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5%的增速,符合经济企稳回升的基本态势,呈现出经济回升的势头。同时,5%的快速增长速度也体现了地方增加财政收入组织的决心和行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告诉记者,税收收入方面,一季度多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反映出市场活力加快恢复,企业发展状况有所改善。

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在一季度的财政“账本”上一直表现突出。比如,江苏一季度增值税收入1260亿元,增长32.8%;云南一季度增值税收入166.2亿元,增长14.3%。“各地增值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另一方面也反映去年制造业中小企业递延增值税收入的补充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德华说。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一季度企业所得税增速较低甚至为负。例如,湖北一季度企业所得税(按地方划分)110亿元,同比下降13.1%。陕西一季度企业所得税下降4.05%。“这主要是受去年四季度疫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差导致预付收入下降。”王德华分析道。

除了基本面的支撑,财政收入的恢复也离不开地方的主动作为。面对年初刚性兑付的压力,各地普遍通过加强财力统筹和进一步盘活资产,深挖增收潜力。如福建通过积极入库国有资源(资产),一季度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08.84亿元,增长62.6%。吉林一季度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1亿元,同比增加8.5亿元,增长37.6%。山西第一季度非税收入增长40.4%,增加收入73.3亿元。“地方政府通过盘活资产、增加非税收入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财政支出进度不受影响。”王德华说。

专家普遍认为,虽然一季度财政收入形势有所好转,但仍面临压力和挑战。“一些地方除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外,其他税种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非税收入增速明显快于税收收入增速。这也反映出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需要继续在稳增长、稳经济上下功夫。”冯对说道。

一季度,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预算收入9920亿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728亿元,同比下降27%。“可以看出,一季度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体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压力较大。”王德华认为。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岩峰表示:“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房地产二级市场的逐步回暖,以及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形成,地方财政的可持续运行有望改善。”

加强支出保障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675亿元,同比增长6.9%。各地在基本民生、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普遍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如湖北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5亿元,增长15.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7%。陕西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2.95亿元,增长7.89%,其中科技支出增长125.63%。“各地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卫生、社会保障、科技、农林水支出增速加快,财政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逸群说。

在第一季度,医疗保健领域是许多地方支出的大头。比如,北京一季度卫生支出247.1亿元,增长23.6%。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用于支持落实国家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集中清算上年疫情防控相关资金,持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此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普遍快速增长。如浙江一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3.63亿元,增长9.4%;甘肃一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5.9亿元,增长20%。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一季度科技支出增长较快。比如,一季度河南科技支出增长84.4%;吉林一季度科技支出7.6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增长5.5倍,主要支持增加的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项目支出。专家认为,各地科技支出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发展理念的转变,反映了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为了更好地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各地加大创新探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支出质量和效益。例如,上海进一步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023年启动实施市级财政评价,涉及30项任务,资金规模比上年增长近76%。

也是发挥财政资金直接机制作用的重要抓手。安徽建立了省级直管基金项目清单管理机制。一季度,省直资金总支出650.3亿元,支出进度45.7%,高于预定进度20.7个百分点,更好地支持了全省重大战略任务,保障了市县财政运行和惠企惠民政策落实。

“总体来看,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较快,反映出各地有效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了较高的支出强度,有效促进了经济复苏。”在充分肯定一季度地方财政支出表现的同时,冯也指出,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等部分地方投资相关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在稳定投资和预期方面发挥着支柱作用。各地要进一步挑起大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资保障力度,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冯对说道。

还是需要系统力。

“从五一假期旅游业的复苏来看,经济增长的预期改善有望保持乐观。随着国家稳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实体经济的加速复苏,地方金融的平稳运行将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持。”王德华说。

专家认为,进一步促进地方金融平稳良好运行,需要充分发挥系统的合力,着力攻克难点和堵点,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从一季度财政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占比相对稳定,但一些地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形成较大反差,消费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等收入下降明显。”张逸群认为,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复苏,财政收入的总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各地要着力解决预期、收入、就业等影响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巩固财政稳定运行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和金融的良性互动。”冯对说道。

今年以来,各地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拿出更多实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落实稳定预期。比如,重庆今年将进一步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作用,力争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250亿元以上。宁波积极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不断放大金融支农合作效应。截至3月底,农业公司累计担保规模已超过37亿元,放大政策效力超过18倍。

政府采购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比如,今年广西继续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中小企业,预留增加预算,快速支付采购资金。一季度,全区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58.61亿元,占全区政府采购总额的85.85%,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四川省财政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省级采购单位按规定公开本部门预留中小企业项目执行情况,同时综合运用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的合同份额。

各地也努力加快专项债务的释放。3月24日,湖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招标发行2023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券108.75亿元,总招标量2347.10亿元,认购倍数21.58倍。本次发行的90个专项债券项目总投资预计为462.3亿元。2023年,财政部在福建省提前下达新增政府专项债务限额933亿元。一季度,福建已新发行专项债券资金914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和高到期项目。

坚持“过紧日子”也是专家们的普遍看法。“虽然各地财政运行趋稳,收入持续增长,但各地要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支出,充分发挥积极财政的有效调控作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张逸群说。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张同泽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普遍回升,下一步从何处发力_财经上下游》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4275.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