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门能否打开?上海部分高校只限亲友进出,催生黄牛倒卖“门票”
今年五一假期前后,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不少市民和游客的投诉:带孩子来上海玩,去了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希望让孩子看一看校园,领略一下大学文化的魅力。但学校门口的保安一一拦住,理由是这些校区目前还不完全对外开放,只允许校友、老师、学生、亲友、商务人士进入。外国游客认为疫情影响已经结束,大学校园依然拒人千里,令人费解。
疫情过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完全开放备受关注。虽然社会对大学有序开放的呼声很高,但很多学校还是很谨慎,还在探索要不要开放,怎么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
但是,大学的谨慎催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外地游客发现,上海很多大学在闲鱼平台上都有“门票”出售,帮人进校园成了一些人的“生意”,给人的印象非常不好。不良现象不应该听之任之,也提醒这个城市的很多大学,应该尽快调整开放措施,实现校园秩序和社会需求的平衡。
目前只对校友和亲友开放。
今年五一,从外地来上海的刘女士特意带着孩子来到交大徐汇校区,因为进上海交大是孩子定下的志向。但他们被拦在华山路的校门外,保安无奈地告诉他们,除非学校有老师和学生帮他们提出申请,否则不能参观。刘女士立即拨打“12345”求助,询问是否有其他渠道可以到交大校园参观…记者梳理“12345”相关投诉发现,外地游客反映无法入内参观,主要集中在本市的交大、同济、复旦三大名校。
5月7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交大徐汇校区实地体验。华山路东门被师生俗称为“庙门”,是游客参观的“打卡点”。上午10点,学校门口还挺热闹的。有穿着硕士制服拍照的毕业生,有驻足观看的市民,也有很多带着旅行包和孩子来到这里的游客。上午10点45分,一对母子游客上前询问能否拒绝保安进入,只能回到人群中拍照。记者也上前尝试,保安表示“不开放”,拒绝了。看着不断出示“源码”进入学校的学生,记者问保安是否也可以办理学校代码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申请入学。对此,保安只能找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以亲戚朋友的名义申请进入学校。通过后,他们会收到一条短信,可以刷身份证进入学校。之后,保安告诉记者:“做点什么。”
5月7日上午10点,上海交通大学华山路学校门口热闹非凡。有穿着硕士制服拍照的研究生,有路过这里观看的市民,还有很多带着旅行包和孩子来到这里的游客。
上午10点45分,一对母子游客正上前询问保安能否进入。
5月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同济大学。早上是入学高峰,四平路东南门。师生在大门口刷卡后可以顺利入学。在最左边的大门口,忘记带证件的学生和来学校办理业务但尚未联系的人,一时半会儿进不了学校,粘在一起焦急地和大门口旁边的保安交涉。记者可以进学校吗?保安提醒记者去同济大学手机入口微信官方账号进行“访客预约”。记者在微信官方账号进入访问者系统后发现,除了提供身份信息、入学时间等信息外,还必须提供被访问者的工号、姓名,也就是在学校必须认识的老师。“你认识人吗?”保安问记者,听到否定的答复后,保安回答:“那不好约。”。还有其他渠道吗?保安提醒记者找有“校友卡”的人。”一张校友卡一次可以带四个人进校园。”
5月8日上午,同济大学四平路东南入口,师生在大门口刷卡后即可顺利入校。
记者登录同济大学访客系统发现,除了提供身份信息、入校时间等信息外,还必须提供受访者的工号、姓名,也就是在学校必须认识的老师。
与上述两所大学类似,复旦大学目前只允许校友、老师、学生、亲友进入学校。根据复旦大学3月16日的一份通知,参观者需要凭师生的邀请码进入学校,然后用邀请码完成参观者的注册,才能被认证进入学校。记者5月9日下午试图从邯郸路大门进入学校时也遭到拒绝。
由于大学只对特定关系的人开放,对于普通人来说,“里面没人”就意味着很难进校门。刘女士认为,上述学校的开放模式充其量是“半开放”。
限制推广“门票”上学。
在强烈的入学需求下,名为“参观学校入场券”的商品在闲鱼等平台上热销。从河南来上海的吴先生说,他们三人进入交大闵行校区被拒后,在闲鱼平台上以一人18元的价格下单购买了三张“入场券”。在向闲鱼卖家发送个人信息后,他们等待了大约20分钟,然后他们收到了允许他们进入学校的短信,最终他们能够成功参观学校。
闲鱼平台上所谓的“入场券”是什么?记者5月7日上午未能进入交大徐汇校区后,也转向闲鱼平台搜索相关信息。以“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为关键词搜索,平台反馈了多个结果。这些卖家都声称可以帮忙预约入场,价格从10元到20元不等。为了增加可信度,有卖家在产品页面上贴出了“学生亲友入学备案”的申请界面,自称“交大学生”,也有卖家表示一旦下单就“秒批”。
在闲鱼平台上以“上海交大”“交大”为关键词搜索,平台反馈了多个结果。
这些卖家都声称可以帮忙预约入场,价格从10元到20元不等。为了增加可信度,有卖家在产品页面上贴出了“学生亲友入学备案”的申请界面,自称“交大学生”,也有卖家表示一旦下单就“秒批”。
经过对比,记者挑了一个卖家,下单后按要求发来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卖家发来了操作“学生亲友入学备案”的页面截图。图为记者申请入学的理由是“参观”,与申请人的关系是“朋友”。随即,记者收到交大短信,称录取申请已通过。根据短信提示,记者随后从交大广园西路校门成功用申请代码访问了该校。
记者收到交大允许他入学的短信。
在闲鱼平台上,同济、复旦也有“门票”出售,有的卖家“入场券”卖得相当不错。闲鱼页面显示,已有“127”人勾选了“想要”某“交大门票”卖家的商品,其动态页面显示,4月初至今已售出48笔,其中仅4月24日就售出6笔,帮助6人顺利入学;一个自称“同济大学学生”的卖家,半个多月来已经卖出了10多件“带进学校”的商品,收费从每人40元到50元不等。
在闲鱼平台上,一些卖家的“入场券”卖得相当不错。
一位熟悉某校保卫处的人士告诉记者,闲鱼平台上的这些卖家,有的确实是该校学生,有的则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生卡、校友卡的“黄牛”。对于学校来说,之前很难核实来访人员和申请人是否真的是亲戚朋友,这就提供了有利可图的空余地。“但这显然是违反校规的,有的学校还抓了一批学生散发”,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都是名校,你还要弄空去参观,社会影响不好。”成功探访学校后,吴老师立即拨打了“12345”,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呼吁学校正常对外开放。
如何平衡校园秩序和公众需求?
被拦在校门外的不只是游客。几个月来,大学周边大量居民多次打电话投诉,呼吁学校尽快恢复开学。赤峰路91号公安大厦居民陈女士回忆说,她和同济大学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疫情发生前,居民早晚带孩子在学校散步,在学校食堂买馒头已经成为日常习惯。如果他们不想在家做饭,他们可以在学校食堂吃自助餐。东川路居民杨老伯说,他之前一直在交大闵行校区打篮球。“学校里也有银行,我也从这家银行取过钱。”居民表示,大学对周边居民开放,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公共资源,显示了高校“取之有用”的公共服务理念,希望之前的好做法能早日回归。
周末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来了很多游客。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上海市教育部门也明确提出了“有序推进大学校园对外开放”的要求。为什么这些名校在开放上如此谨慎?同济大学保卫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学校毕竟不是公园,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人身安全都是开放时要考虑的问题。“已经三年没开了,学校担心一下子涌入太多人。”所以学校在开放措施上谨慎观望是可以理解的。
能否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满足大众入校需求?据记者了解,上海也有不少高校在开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在采取实名认证、限时、限域、提前预约等措施后,大多已向普通公众开放。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4月1日起,学校允许校外人员通过刷身份证、刷脸验证的方式直接进入学校。开放区域包括几乎所有的公共区域,除了教学办公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区域,只禁止晚上9点半到第二天早上6点进入学校。
图为上海大学招生预约系统。公众预约后可以顺利入校,预约时不强制填写校内参观人员信息。
5月9日上午,记者也实地体验了一下。在桂林路的上海师范大学门口,记者在入口大门刷身份证后,大门的屏幕上同时显示出记者的实时人脸和身份证照片。比对成功后,打开大门,允许进入学校。学校保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周边有很多小区,居民都想在疫情过后恢复锻炼。经过反复衡量,学校采用了现行的一套管理措施。“借鉴了疫情期间的管理模式,使用的设备也通过数字哨兵技术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实现了入校人员的踪迹化,保安也加强了巡逻,对入校人员放风筝的行为进行了制止和劝退。”上述负责人表示,开放一个多月以来,据统计,两个校区平均每天有1989名校外人员刷身份证,周末每天达到3927人。虽然人多,但校园秩序稳定,留痕管理对校外人员有明显的约束和威慑作用。少数零星的治安事件也已被发现并移交给警方,明显好于疫情前的公开秩序。
在桂林路的上海师范大学门口,记者在入口大门刷身份证后,大门的屏幕上同时显示出记者的实时脸部和身份证照片。比对成功后,打开大门,允许进入学校。
可见,借助一些数字化管理手段,校园安全和秩序应该不成问题。那么,上海的几所名校是否也有进一步开放的打算?交大校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一直在尝试向广大市民开放。参观者可提前联系交大校园管理办公室,将姓名、身份证、手机号、工作单位、入学时间等老师信息发送过来。,然后老师会操作注册。同济大学保卫处表示,一直在制定公众预约入学的管理办法,确定后会向社会公告。
(原标题:《大学校门能开吗?上海部分高校限亲友入内,导致黄牛倒卖“门票”)
责任编辑:高文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