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几十万人涌入文昌看火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几十万人涌入文昌看火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方都市报12月22日报道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首次飞行试验,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海边、礁石

文本摘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方都市报12月22日报道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首次飞行试验,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海边和岩石上,许多市民和游客为火箭升空空欢呼。
几十万人涌入文昌看火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方都市报12月22日消息(记者刘洋)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首次飞行试验。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圆满成功。

在海边和岩石上,许多市民和游客为火箭升空空欢呼。

12月22日,游客在海边观看火箭升空空。记者刘洋摄

12月22日,游客在海边观看火箭升空空。记者刘洋摄

12月22日,游客在海边观看火箭升空空。记者刘洋摄

图为市民用相机和手机拍摄火箭弹空。记者刘洋摄

图为市民用相机和手机拍摄火箭弹空。记者刘洋摄

图为市民用相机和手机拍摄火箭弹空。记者刘洋摄

图为市民用相机和手机拍摄火箭弹空。记者刘洋摄

来源:南海网

数十万人涌向文昌观看火箭相关的阅读;

一个椰子的太空城之旅

文昌离不开椰子。

文昌龙楼镇的人,无论什么年份,什么季节,总习惯捧着椰子。当地人采摘椰子,然后把椰子留给鸡吃,就得到了闻名全国的文昌鸡。

这曾经是中国的一个海滨村庄。因为中国文昌航天城的建设和发展,龙楼镇近年来成为远近闻名的航天小镇。来自全国各地的宇航员和爱好者闻讯赶来,赋予了这个古朴的小镇全新的活力。

椰子树常青,但总有推出的时候。人们因为汹涌的发射而来,然后在发射后匆匆离去。但每当回忆起在文昌追发射的那几年,大家总会想起龙楼镇那火辣的海风和无处不在的椰子…

在文昌,椰林与航天城遥相呼应。

椰子树攀爬者

除了广东、云南和台湾省,中国大部分椰子产自海南。在海南岛,有“文昌椰子是半个海南”的说法。文昌椰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海南省的43%以上。在文昌,椰子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

航天发射场所在的龙楼镇是文昌椰子的重要产地之一。

文昌每个村都种椰子。除了椰林,房前屋后的沟渠里也有一些零星的植物。村民的名字“荣”和“平”将被写在树干上,以表明他们的归属。

在文昌,以椰子为生的人。

今年27岁的付传浩是龙楼镇兴隆村人。七八岁时,他徒手爬上椰子树,“吃椰子,捉鸟”。但直到两年前,他从海口回到老家,才正式把爬树摘椰子作为自己的事业。

傅传浩回乡的原因很简单:结婚。椰子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年份间产量差异不大,是个稳定的生意。

除非遇到台风、暴雨或者“想休息一下”,傅传浩的日子永远是摘椰子、送椰子等等。

为了见记者,傅传浩比平时更晚到达椰林。上午9点多,付传浩开着一辆三轮农用车进村,磨好一把砍刀,在鞋子外面套上一个脚扣——这是一个爬树的金属装置,前面的钢条弯成半圆形,里面是尖的,这样可以牢牢地卡在树上——他就开始爬树砍椰子。

椰子的收割仍然是传统的“爬树削果”的方式。和过去相比,唯一的变化就是多了一条系在腰间的安全带。

付传浩飞快地爬上椰子树,左脚右脚交替上升,一眨眼就爬了十几二十米,期间还用砍刀砍下了黄黄的椰叶。他算了一下,平均每天摘1000个椰子能赚400元。

每天早上,傅传浩都会爬上椰子树,开始一天的忙碌。

“去年干旱严重,雨水不多,所以现在这棵树没有果实。原来一棵椰子树上可以摘20多个椰子,现在只有七八个。”傅传启说。这意味着今年有更多的树可以爬。

然而,椰子地的价格也比以前高了。整整半天,傅传浩在摘完椰子后,会把椰子送到不同的地方——有时会卖到大货场,然后装车销往内地;有时它给龙楼镇的餐馆和商店送货。

随着近年来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物流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椰子销往大陆,鸡椰等吃法在大陆城市开始流行。文昌的椰农不愁销路,但产量有时跟不上。

当地也建起了椰子加工厂。趁着太空客流,椰子加工厂也尝试了不同的玩法。文昌春椰王国项目一期开启了“旅游+农业+轻加工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年产值5亿元。

虽然是支柱作物,但在龙楼镇,像傅传浩这样以摘椰子为生的人并不多,只有20多人。他们已经成为当地椰农和游客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光着膀子切椰子

来看发射的人越来越多。在龙楼镇,曾经聊胜于无的椰子零售开始变得重要起来。随着“椰子产地”变成“太空小镇”,傅传浩发现,小镇上的椰子销量大增,尤其是发射前后和游客涌入时。

每天,傅传浩都会给龙楼老街送椰子,街上的李哥是椰子的消费大户。在上市日期的前两天,Rico店里的椰子消费量翻了一番。本来椰子是要晚上送的,提前到了中午。一天要送两百个椰子,比平时多了一倍多。

“一个鸡椰子要切三四个椰子,用的快。”

因为太空热,龙楼老街的李哥每天砍近200个椰子。

李哥全名叫陈力,龙楼镇李珊村人。他二十多岁开店,今年61岁。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以前说开餐馆“勤快”。李然兄弟开了一家小商店,每天5: 30起床去喂鸡和杀鸡。他忙着准备业务,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

近年来,太空城变得流行起来。李师兄以前是厨师,也是误打误撞出了点名气。他干脆自己做了个“招牌”,贴在门口迎客,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李哥的梦想是“建一个百年老店,传给子孙”。自从航天城建成后,他发现镇上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以前,我们依赖当地人的消费,所以如此。现在不一样了,很好办。”李师兄感慨道。

文昌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航天发射场的辐射下,2020年龙楼镇将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有条件的龙楼居民和农民转吃“太空餐”和“旅游餐”。

吃了“太空饭”的李师兄特别喜欢看火箭。因为餐馆离不开人,他总是在店门口看火箭发射。在商店前面,你看不到它,直到火箭飞了一会儿,这基本上意味着发射成功。

29日中午,李师兄在店前看着火箭上天,然后点起鞭炮庆祝。中国航天朝着星辰大海又迈进了一步,李哥和龙楼镇的居民又一次经历了他们自己的“旅游季”。

喝椰子追火箭进龙屋的年轻航天爱好者。

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谢和其他年轻人还在担心,打算再次去海滩。

反复踩点,只为最好的座位。在海滩上,粉丝们一手拿着椰子,一手摆弄着他们的摄影器材。“一定要找到最好的位置。”

在航天爱好者眼中,海南岛东侧的小渔村龙楼镇,拥有中国纬度最低的发射场,是一个航天强国的起点。

在文昌观看发射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航天。谢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去年田文1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是小谢首次发射火箭。7月的文昌很热,小谢记得当火箭起飞时,它突然开始摇晃。“当时我特别紧张,特别激动,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我用摇臂举起相机,跟着火箭,眼睛看不清相机屏幕。”

发射火箭的想法来自小谢看到的一个追逐火箭的视频。小谢觉得这幅画非常震撼,所以他决定亲自尝试一下,并迷上了它。

枪击事件发生后,小谢将火箭发射的视频片段上传到了互联网上。“一开始是想自娱自乐,后来发现视频播放量从最初的几万到后来的几十万,还被一些媒体称赞…我发现我的视频其实影响了更多的人,就像我以前一样。”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美国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航天摄影师。有人从航天飞机时代就开始用胶片拍摄发射,对各种火箭的尾焰都很熟悉。

中国,作为后来者,即使在专业媒体中,也鲜有专门从事太空摄影的记者,更别说“用爱发电”的粉丝了。

在网上,认识了另一位火箭爱好者——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闫。这两个年轻人在这个年纪以自己特有的热情投入到追射火箭中,很快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太空爱好者在房间里搭建了简单的工作室。

这次空空间站核心舱发射,他们决定招募摄影团队。海报发出不久就有200多人报名,最后有100多人来到文昌。“他们都愿意报名,因为他们看过我们两个之前拍过的视频,他们是一起来做这个的。我们也想通过走这条路,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射当天,他们有的守着沙滩,有的守着铜鼓岭和石头公园,还有一群人化整为零钻进龙塔的各个角落,为的就是在发射时间从不同视角记录下最震撼的一刻。

以前以文昌、文昌鸡、椰子为标的;现在在文昌,“航天”成了最热的招牌。但是,来到文昌的宇航员和爱好者也开始喜欢椰子和文昌鸡。

每次我们在龙楼镇用餐,餐厅里总有一两桌客人穿着蓝色的“中国航天”制服。除了紧张的工作,宇航员们还会来到小镇上吃当地的特色美食。而小谢等粉丝,每次带新朋友来文昌,“都会介绍文昌鸡和椰子,一定要尝尝那些经典的店”。

小谢觉得,从去年第一次来到文昌开始,每次下水,这个小镇都比以前更加热闹。“游客越来越多,开的店也跟上了。”

火箭的发射给了这个太空小镇一种不同的噪音。

官方数据证实了小谢的印象。根据文昌市委宣传部给出的数据,航天发射场落户文昌后,截至目前,龙楼镇商业铺面从230家增加到900多家,酒店从5家增加到43家,建成大型超市和商业中心13家…全镇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1.4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6.25亿元,11年增长了25.3倍。

发射结束后,文昌龙塔很快从喧嚣中回归宁静,聚集的人群像火箭留下的尾烟一样慢慢散去,但椰子树依然翠绿,楼内的龙浪没有停止。中国航天将继续从这里出发,勇往直前。

【策划】罗骑龙

【协调】秦王志超梁觉边德龙

[拍摄]姚志浩和李喜华

[剪辑]王

[采访]王世贞、徐勉、刘家荣

视频加载…

【作者】李喜华;姚志浩;王;王世贞;徐峥;刘家荣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几十万人涌入文昌看火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352.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