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上海市发改委:上海经济“含金量”提高,“耗损量”降低_财经上下游

上海市发改委:上海经济“含金量”提高,“耗损量”降低_财经上下游

5月11日,“高质量发展研究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首批采访在上海举行。

在当天举行的高质量发展研究行说明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介绍了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

顾军说,近年来,上海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生活、实现高效治理为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上海特色的特大城市发展道路,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一是坚持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上海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加快将国家战略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发挥国家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全面推进。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意见》。上海制定实施了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行动计划”。截至2022年底,92项任务、280项具体措施已有75%取得成效。浦东新区GDP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以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75的GDP和全国1/17的进出口总额。

二是“三大任务”全面落实。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开幕式上宣布并向上海移交了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建设。制度创新取得重要成果,以“五自由一便利”(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本自由、交通自由、人员就业自由、信息快捷沟通自由)为核心的制度开放体系基本形成。自2019年8月上市以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科技创新板和注册制的效应被放大。突出“硬技术”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科创板和沪市上市公司累计首次募资金额和总市值均居全国第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江浙沪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交通、能源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科技、生态、民生等一批重大协作事项取得积极成效。

三是“三个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为构建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平台。201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意向成交额3458亿美元。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筹备工作扎实推进,签约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扎实推进。大虹桥加快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增长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吸引和培育500多家总部企业。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三年多来,已形成112项制度创新,38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是特大城市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强大“底盘”。上海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一是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着力稳增长促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稳定经济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GDP连续跨越3万亿元(2017年)和4万亿元(2021年)两大台阶,2022年达到4.47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上海人均GDP为18万元,折合2.68万美元。

二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的“含金量”提高了。2022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用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10的财政总收入。经济“消耗”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从2012年的每万元0.55吨标准煤下降到2022年的每万元0.26吨标准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从44立方米下降到17立方米。

三是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以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财政收入均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新的经济动力加速增长。“五型经济”如火如荼(创新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开放经济、流量经济),四大新赛道(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数字经济)和五大未来产业(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和未来材料)布局加快,2022年。

三、坚持强化“四大功能”,把建设“五个中心”作为主攻方向,城市核心功能不断强化。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水准,不断强化“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战略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不断深化“五大中心”建设,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过不断奋斗,上海基本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

第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出原油期货、“沪伦通”、“南向通”等创新产品和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保持全国领先。“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的价格影响力日益扩大。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933万亿元,聚集了14个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

二是国际贸易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不断提升。2022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0.4万亿元,占全国的25%,占全球的3.6%,仍为全球第一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国际配送、保税维修、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

三是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功能不断巩固。随着航运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船舶保险和货运保险总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保税油气加注等航运政策取得新突破。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标箱,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第四,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战略科技实力持续增长,3个国家实验室建成并投入运行,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批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设施初步形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上海首创的首个国际科技奖面向全球颁发。张江科学城扩容提质,建立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机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3.2%提高到2022年的4.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

第四,坚持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突破。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近年来,上海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开放,大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一是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上海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首选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300亿美元,上海外资企业7万家,贡献了全市约1/4的GDP、1/3的税收、1/2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和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近年来,上海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利用外资呈现逆势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1%。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国R&D中心分别达到907家和538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高效运行,“沪”班列中欧班列运行频次不断加密。

二是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连续实施六轮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在许可办理、项目审批、企业注销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助力我国国有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今年年初,启动了6.0版本的营商环境改革计划,积极开展新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对标改革。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五年来,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比上一个五年增长50%,千人拥有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五、坚持人民立市的重要理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这一重要概念的第一个地方。上海将统筹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品质民生,推进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加快宜居宜商城市建设,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

一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推进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开放提质,昔日的“工业锈带”将成为今天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全面有序推进双碳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PM2.5年均浓度将由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5微克/立方米,劣ⅴ类水体将全部消除。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初级生活垃圾实现了零填埋。生态绿色将加速发展。2022年,全市公园数量增加到670个,森林覆盖率达到18.5%。

二是优质供给服务人民。聚焦“老、少、老、远”等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均衡水平。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五年来,中心城区改造房屋283.7万平方米,历史性地为这项持续30年的民心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两旧一村”工作加快推进。城市间空格局不断优化,“中心辐射、齐飞两翼、新城发展、南北转型”空新格局加快形成。五大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一批重大功能进口项目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围绕“高效办一件事”推进“一网运行”。平台累计接入服务3600余次,网络开工率达到84%;围绕“高效办理一件事”,推进“一网统一管理”,道路交通管理、防汛防台等应用场景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政策,2022年新增就业56.3万人。年底,城镇失业率将为4.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最低工资、养老金、低保、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民生保障标准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6万元。2022年,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3.18岁,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顾军表示,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深入演进,外部环境不确定不可预测,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总的看,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城市核心功能强的优势没有变,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下一步,上海将坚持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优先”为战略基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把握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发挥先锋、示范、突破作用,在新征程上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责任编辑:孙扶校对:施鋆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上海市发改委:上海经济“含金量”提高,“耗损量”降低_财经上下游》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32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