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我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每天可达164万吨,能满足全国人民2天需要_财经上下游
发布会上,本报记者周宇摄
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主题为“权威开放”的系列新闻发布会。有媒体问:近年来,中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如何加快建设符合大国地位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梁聪表示,应急状态下的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储运、加工、流通、供应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截至2022年底,应急粮食加工企业6584家,应急储运企业4846家,应急配送中心3542个,应急供应网点56495个。应急处理能力可达164万吨/日,可满足全国两天的需求。
梁聪说,目前,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应急保障资源分布不均衡,现有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有效利用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努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广泛、管理精细、运输快捷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粮食应急体系。推动尽快修订国家粮食应急预案,指导地方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应急供应的积极性。
二是补齐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一县一策”,充实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推进网点全面覆盖,补齐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极端思维,不断提高大中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合作,制定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和应急演练。聚焦特殊地区粮食应急保障薄弱环节,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夯实应急供应物质基础。
三是抓好重点工作落实。指导各地科学建设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加快实施区域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加大推进国家和地方粮食应急保障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形成粮食应急保障合力。
责任编辑:孙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