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飞机高铁时代他“公交旅行”:去年从沪到京,今年从皖到沪

飞机高铁时代他“公交旅行”:去年从沪到京,今年从皖到沪

上海大三学生江夏因为两次“公交之旅”而走红。有一次是去年12月,他花了9天时间从上海坐大巴到北京。有一次他今年春天开学,又花了四天才从合肥老家坐车回上海上学。

3000多里,2000多个公交站,不比高铁旅行便宜,人也有饥寒交迫的时候…江夏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游记时,有质疑,也有鼓励。江夏并没有被这些担忧所困扰。在时间慢下来的那些日子里,他早已用心完成了对话。

江夏在上海公共汽车站的前面。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吴振东摄

“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不平凡的事”

江夏似乎对地面交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小时候喜欢走在离家不远的废弃铁轨上,憧憬着坐火车旅行。后来,他爱坐公交车穿越城市:“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有种踏实的感觉。”

2022年12月13日,江夏在校门口上车。目的地:北京。

这不是一次即兴的旅行。出发前一周,他白天上课,晚上规划路线,写了11页。再往前追溯,大一的时候,在合肥到上海的高铁上,他动了从一个城市坐车到另一个城市的心思。

江夏公交线路手记。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江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计划好的路线。没想到,引来了众多热心网友。有人提醒他,有些车改了路线,要注意。有人告诉他哪路公交车绕道走,怎么走更方便;路过他家的时候还有人邀请他下车去家里吃个饭。

江夏带了十几件衣服,压缩饼干,充电宝,路上常备药。她没带鞋,却带了一本《漫漫长路》。

再细致的规划,旅途中也难免坐错车,误车。农村有很多迎宾站,车只有招手才会停。有一次,公交车来的时候,江夏正在用手机查询班车的到达时间,但是公交车直接开走了,只能再等一个小时。

从河北黄骅到天津,江夏徒步30公里,从清晨到下午,大片大片的农村土路,累了就坐在行李箱上,用水吃压缩饼干。

30公里并没有困扰到他,但是在徐州机场附近走了1公里,几乎让他放弃了这段路程。出发前,他查看了沿途每个城市的气温,但没有考虑到风。那天中午的风很大,他拖着行李箱一步两步的往回走。太阳就像冰箱里的一盏灯。“天寒地冻,我的手都紫了。我当时真的很想放弃。”

江夏看着在机场站岗的工作人员,想到了她的父母。“谁不努力,我不管是什么,更何况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他觉得如果放弃了,“就会看不起自己。”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旅程继续。但那天晚上,江夏住进了一家小旅馆,这是他一路上住得最豪华的一次。之前,他要么在便利店过一夜,要么在网吧花30块钱。

他没有告诉家人就开始了,这个“动作”只有室友知道。没想到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一下子就“火”了。他妈不小心刷到了儿子的视频,一个电话打过来,骂了他一顿,但叫他注意安全,早点回家。父亲的第一句话是:“有钱吗?”

“那些说我在浪费时间的人并没有我在过去13天里收获的多。”

江夏的“公交之旅”也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有人说高铁几个小时要几天才能到,闻着灰尘和汽油味。有什么风景可看?结论是:“你已经在路上十多天了。”

江夏有过短暂的抑郁,但越想越觉得值得。“也是13天。有的人用它在宿舍打游戏睡觉,会觉得时间很短。公交旅行拉长了我的时间,收获很多。”

旅途为江夏的青春注入友情,也让向上的成长更加从容。两次行程,江夏都关注了大学,一路上路过校园,都会拍照发到网上和粉丝互动。出发时,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只有不到100个粉丝,现在已经超过1万。他甚至第一次收到了广告,但这只是一次尝试。“我不想从我的旅行中获利。”

有个网友曾经晚上从杭州坐车去绍兴。他告诉江夏:“末班车换车的时候,我已经到了绍兴的边缘,看着窗外月光照耀在田野上,突然让我想起了《土里有刺》的画面…特别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旅行的意义。”

有学校女生安慰江夏不要受网上攻击的影响。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年轻的时候,我有一个年轻的梦想…沿途的风景值得时光飞逝。”

第一次旅行,风景定格在终点站,中国地质大学,江夏“被网友参观”的地方。几个一路跟着他的哥们跑到学校门口,交换明信片,书签,加微信,保持联系。

第二趟,江夏经过南京仙林大学城。他羡慕在那里学习的学生。环境这么好,有山有水。其实那里的同学也很羡慕他,给他留言:“你很厉害,做了一件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

两次公交出行,让江夏有了更多的自我认同,心态也更加轻松。“我永远不会忘记这13天。以后遇到失落和失败的时候,一想起这13天,我就会重整旗鼓。”

“中国城千篇一律?我觉得这种论调太浮躁了。”

从南到北和从西到东的两次旅行,经过了5个省,24个城市和2000多个汽车站。窗外和窗外,植被的变化,气温的升降,口音的不同…江夏看中国。

在去台州的路上,我不得不坐船过河。第一次看到这么宽的长江,江夏感慨万千。“我觉得自己沉浸在河水中,像一个乘风破浪的勇士”;在泰山脚下,他被拔地而起的“五岳之首”惊呆了,他羡慕在山脚下泰山学院读书的人。到了天津,海河沿岸的洋楼让江夏想起了外滩,但感觉这里的风格更多样。第二次从合肥到上海,江夏故意“浪费”了一些时间,边走边玩,吃了很多小吃,比如南京的海棠糕、梅花糕、鸭血粉丝汤,苏州的小笼包,上海的煎包、葱油饼…

“有人说中国的城市都一样,我觉得这种论调太浮躁了。我见过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江夏被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所吸引。他会把几乎每条公交线路的所有站名都抄在本子上。

两次出行中,长三角公交给江夏a带来了一次很特别的体验:可选线路太多,但做决定需要一定的努力;城际大巴基本可以同站换乘,徒步最长一站大概一公里。据“公交迷”介绍,长三角地区20多个城市可以通过公交线路顺畅连接,比如跨省市的环太湖公交线路,以及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城市间的公交线路,像棋盘一样连接在一起。

一路上从不缺少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夜幕降临,司机们会像父母一样担心他晚上睡哪里,给他指路。有的甚至成了“专车”司机——泰安到济南火车站的大巴临时出了问题,公交公司为江夏和另外三名乘客调度了一辆小巴。江夏终于下车了。看他是学生,司机特意多开了10公里,把他送到市区繁华的地方,方便他晚上住宿。

上车,出发;到站,上下车乘客,小客车车厢也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对于那些拄着拐杖走路瑟瑟发抖的老人,司机总是等他们坐好了再发动汽车;有的人心情愉悦,脸上带着笑容,戴着耳机哼着歌,有的人一脸忧郁,蜷缩在车角落里。在南京的一个公交车站,江夏看到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女孩,坐在椅子上哭。他们上了同一辆公共汽车,女孩看着窗外。过了很久,她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像我,在很难过的时候,看着风景经过,内心会有波动。希望她能调整好自己,找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江夏说。

爱情是会传染的。天津的一个公交司机,看起来不到30岁,边开车边唱歌,看到乘客都面带微笑。热爱工作,热爱生活,那种微笑和热情,让江夏也感到幸福。

江夏收藏票根。

生活就是“带着热情奔向下一个站点”

江夏还在规划自己未来的旅行。他不打算成为网络名人。对他来说,学习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日子并没有因为两次“公交出行”而改变。他照常上课上课,去图书馆看书。

看到一些同龄人进入大学后选择“平躺”,江夏不以为然。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激情,因为热爱而主动去做一件事,享受努力的过程。“就像喜欢钓鱼的人一样,他们真正享受的不是捕获量,而是与鱼搏斗的过程。”

江夏正在准备考研,目标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三那年,他82岁的奶奶因心脏病去世,他一直无法释怀。小时候奶奶经常坐公交去江夏。窗外的风景早已模糊,但祖孙之间那段宁静温馨的时光却刻在江夏的心里。他想,如果奶奶还在,一定会支持她的行程,“因为奶奶是一个很坚强很努力的人。”

“我只是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而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努力工作,从农村进入城市,实现了人生的飞跃,他们真的很了不起。”江夏说。

人生是一段更长的旅程,颠簸、延误、上错车都是不可避免的。“最重要的是永远带着热情奔向下一站。”

(原标题:《飞机高铁时代,他“坐公交出行”,去年从上海到北京,今年从安徽到上海。什么图?》)

责任编辑:高文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飞机高铁时代他“公交旅行”:去年从沪到京,今年从皖到沪》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275.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