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稳就业:保障重点人群是重中之重_财经上下游
2023年5月10日,浙江舟山,2023春季校园招聘会暨实习生招聘会现场。视觉中国图
稳定就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就业群体数量庞大,就业需求旺盛,需要关注和支持。
保障毕业生就业
目前是招聘的重要窗口。4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点对点”招聘对接会在南京审计大学管理学院的一间会议室举行。
“我学的是工程造价,就业面比较窄。起初,我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虽然今天来的企业数量不多,但都是经过筛选,专业匹配的企业。不到半天,我就和中建五局华东公司签约了。”南京审计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万表示,学校与用人单位一起将工作送到校园,既贴心又方便。中建五局华东公司人事负责人吴告诉记者,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人社部门和学校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实现求职和招聘双向。
“我们通过校园招聘、专场招聘、双选会、多维度推荐等多种形式的精准招聘,不断扩大招聘覆盖面。三年来,我们招聘了近750名管理人员,其中包括近500名大学毕业生,继续承担央企责任。”吴说,公司在扩大人才吸纳范围的同时,通过青苗计划、入职培训、安全轮训、师徒制等措施,夯实了入园成长管理,让毕业生进得去、长得好。
高校毕业生是稳定就业的重要群体。今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73万人,创历史新高,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任务艰巨繁重。“3月以来,江苏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进校园活动,以普通高校2023届毕业生、职校、技校毕业生为重点,抢占求职黄金窗口,发动不少于100个地区、进不少于300所学校。”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夏表示,此次活动将组织不少于1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不少于10万个就业岗位和10万个见习岗位。
今年江西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历史之最。预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45.7万人,同比增长22.19%。为此,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发挥高校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等6个方面24条政策措施。
江西省还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与省内重点产业链用人需求挂钩,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和高校围绕江西重点产业链举办不同学科、层次、行业的专场招聘会。截至4月底,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合地方和高校,为全省2023名高校毕业生组织了11场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2538家,提供就业岗位10.37万个,3.64万名毕业生参加求职。“通过校院联动,开展了‘政校座谈+校企洽谈+企业宣讲+同行招聘+就业再动员’的全方位就业促进行动”。南昌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杨成介绍,学校先后与南昌高新区、广东省惠州市人社局等5个政府部门达成“实习+就业”基地合作意向。同时,职业体验周覆盖了近5000名学生;举办了职业规划大赛,吸引了近万名学生参加。
稳定农民工就业
“两周前,我被任命为后坝镇养马下村的劳务代理。我的职责就是摸清村里主要劳动力的分布情况,比如年龄段,适合做什么工作,然后根据大家的诉求推荐工作。”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霸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高启伟告诉记者,村里非常重视30至50岁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撒网”为大家收集就业机会,尽力让工资水平与预期相匹配。
根据四川省完善县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的相关要求,江油市提出,力争今年5月底前,一半以上的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劳务专业合作社,村劳务经纪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四川还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中心镇和重点镇,引导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同时,认真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探索欠薪第三方评估,切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评估工作。
今年以来,江西省积极寻求各方力量,坚持以促进就业服务为抓手,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发布就业信息等方式,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全链条、专业、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政策作用,实施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鼓励多渠道就业;积极开展企业吸纳社保补贴“直补快操作”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实施直补快操作,对就业困难人员和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进一步稳定企业岗位,多渠道促进困难群体就业。
熊仁宝是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融创滨江学府小区的一名保安。几十年来,他走南闯北,最近在红谷滩区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对接会上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容易,多亏了当地政府的就业援助政策。”熊仁宝说。
这是江西省帮助农民工就近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江西省人社厅基于覆盖全省农民工的实名登记系统数据库,成功推送岗位信息171.3万条,达成就业意向39.5万个。江西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金亮说,当地采取上门服务、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详细了解登记困难群体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园区就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帮助实现就业,实现了从“家”到“企业门”的无缝对接。
促进弱势群体就业
2023年,四川省提出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5.5%左右。在确保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四川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确保完成相关就业目标任务,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四川实施重点群体创业促进行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统筹退役士兵、退役渔民、受灾群众和残疾人就业,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1万人以上。
“我们公司与成都、绵阳等地的高校有长期合作。除了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外,还开展技能人才定向培训,为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设立专门的公益性岗位。公司稳定就业的措施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江油市兴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龚晓云说,2021年,企业获得失业保险补贴200万元,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稳定了员工队伍。
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既要丰富政策端和岗位端的供给,又要保障重点群体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这一群体普遍存在年龄大、技能低、岗位适应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就业援助的重点和难点。
“四肢能胜任简单的机械操作吗?”“你能用语言交流吗?”4月26日,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吴洁镇恒力(南通)工业园,一场以“春风送岗助残助残”为主题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正在举行。企业推出100个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的岗位,吸引了南通200多名残疾人前来应聘。“很满意,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还能发挥我的专业技能。”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周颖在现场拿到第一份就业通知书时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江苏各级人社部门帮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48万人。“未来三年,江苏将建设10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自下而上的帮扶服务。”夏说,江苏全面摸清了五类困难人员的居住分布区域,通过就业大数据精准锁定就业困难多、就业援助需求大的社区(村),建设了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我们将安排人力和社会服务专家进行家访,并建立“一对一”的就业援助档案。今年将开发保洁保安、养老、河湖巡查等公益性岗位5万个,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片编辑: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