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新华视点:天舟六号发射四大看点

新华视点:天舟六号发射四大看点

全船物资有效装载量扩大20%,“载货”实力升级;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六次携手,进一步缩短了试验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过程的可靠性;我们将围绕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开展29项科学实验和应用实验…

5月10日晚,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这是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空站间应用发展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这辆“天舟快车”的升级是什么?发射任务有哪些亮点?

看点一:新一批货运飞船“发射”

5月5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撤离空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阶段。现在,中国空站迎来了新的合作伙伴。

此次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承担空站物资保障、在轨保障和空科学实验任务。与空站总体建设阶段发射的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相比,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中国载人空站应用研制阶段发射的第一艘飞船;中国改进型货运飞船首舰;天舟6号到天舟11号批量生产的第一艘货运飞船。

天舟货运飞船作为空站间的地面后勤补给飞船,采用剖面方案,设计了全密封货运飞船、半密封货运飞船、全开放货运飞船三种剖面,满足不同的货物运输需求。

截至目前,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至天舟六号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其中天舟六号为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运输能力和最全面的在轨保障能力。

为满足集约化发射需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天舟货运飞船生产过程中实行批量生产模式,即天舟三号至天舟五号批量生产研制,天舟六号至天舟十一号批量生产研制,确保同一批次外观和功能相似或相近。

从天舟六号开始,技术团队为后续任务对货运飞船进行了系统升级,如大幅改进货舱,大幅增强密封舱的货物运输能力,使提供给航天员的物资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看点二:提升“带货”力度

天舟货运飞船承担空站间推进剂消耗补给和航天员生活物资运输任务,在空站后勤保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任务中,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共携带货物258件(套),总重量约5.8吨,包括6名航天员在轨消耗品、约700公斤补充推进剂和多项实际(试验)载荷。

中国航天员中心高级工程师、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睿介绍,此次搭载的航天员生活物资主要包括衣物、食物、饮用水等其中鲜果重71kg,约为天舟五号携带水果重量的两倍,可满足神舟十五、十六的需求。

一艘货船的“载货”强度——货物装载量是其“硬核”评判标准。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货物装载能力成为天舟六号研制的重点。

进入空站间应用研制阶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团队将全密封货运飞船扩展为标准8舱和改进4舱两种状态,并根据空站间加注推进剂的向上需求进行选择。

改进后的全密封货船扩展了全密封货船的频谱,提高了密封舱的货物装载能力,并可在两年内将货船的无线电频率从4个降低到3个,从而有效提高空站间工程的综合效益。

天舟六号货船处于改进的全密封状态,有四个集装箱。以天舟五号货船为基线,将原来的非密封后锥段改为密封舱,以扩大密封舱的装载空间空,提高密封舱的货物上升能力。同时取消了首层舱,将原后锥段舱的设备调整为推进舱。

改进后,全船物资有效装载量扩大了20%,全船物资装载量提高到7.4吨,这是我国货运飞船首次货物装载量突破7吨。

看点三:“老搭档”提速再出发。

六次携手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天舟货运飞船,已经是一对“老伙伴”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已成为“天地运输走廊”中的“货运列车”,以每年一到两次的发射频率,为我国空站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质支持。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在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火箭设计和发射场测量研制流程。

“在测发流程方面,本次任务优化了地面测控软件,进行了单机、系统、全箭验证,测发流程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同时,经过流程优化,发射场的发射时间从27天缩短到25天。”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邵说。

回顾过去,自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任务以来,发射场工作流程所需时间已从38天减少到25天。也许在普通人眼里,13天并不奇怪,但对于这13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模型团队已经走了近7年。

压缩时间绝不是简单的取消流程和步骤,而是在透彻理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郭金刚说,以前团队用高精度的水平仪测量火箭的垂直度,然后团队以工厂平台等设施为参照,保证了火箭的“站立”安全,简化了发射场的操作项目,为火箭整体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副主任周宏介绍,研制团队提高了火箭发动机等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消除薄弱环节。

看点四:以后会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不仅携带各种物资,还携带多项载荷进行科学实验和验证。

载人航天工程空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中科院空应用中心研究员吕聪敏介绍,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站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将把相关产品转移到空站舱,按照任务计划/[/k0]陆续进行。

“我们将在田凯实验舱的生物技术实验柜中进行四项科学实验,包括微重力环境对干细胞谱系分化的影响研究,干细胞三维生长和组织构建的研究,蛋白质和核酸共同起源和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以及微重力环境对细胞相互作用和细胞生长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吕聪敏说。

根据计划,将利用蒙恬实验舱空外的放射生物暴露实验装置,开展辐射损伤评估科学与应用关键技术、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对空暴露环境的耐受性及其机理、生命分子在空暴露环境下的光化学行为等研究。

吕聪敏介绍,在空间新技术试验应用领域,将利用舱外元器件通用试验装置,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半导体器件、光纤、光电器件等元器件和组件的空间环境效应试验,为空间新元器件研发和应用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苏晨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华视点:天舟六号发射四大看点》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20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