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辉县市罗江小学的“专送班”,陈老师正在给两所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交通路中学的英语老师梁红霞已经教了16年英语。她告诉记者,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要求。

文本摘要:

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辉县市罗江小学的“专送班”,陈老师正在给两所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交通路中学的英语老师梁红霞已经教了16年英语。她告诉记者,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不仅是陇南、定西,甘肃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教育数字化有利于解决甘肃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教育数字化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光明日报记者王冰雅宋喜群光明日报通讯员王乐

“你这个淘气的小布谷鸟,咕咕,请飞得远远的……”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辉县市小学的“专送班”,陈老师正在给两所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

课堂上,罗江小学的学生唱一句,赵湾小学的学生在屏幕上唱下一句。陈摸着大屏幕,屏幕两端的教室里响起了《淘气的小杜鹃》这首歌。两个学校的学生走到教室后面,手牵手跳舞。他们透过大屏幕看到了彼此孩子气的动作,手舞足蹈,谈笑风生。

赵湾小学位于辉县罗江镇赵湾村,有88名学生。“上学期,一年级只有三四个学生来。上了几天课,都转学了。现在学校只有两到六年级。”赵湾小学校长覃逸说,学校只有8名教师,有限的教师很难支撑学校的美育课程。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只能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做,但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

形势的转折是,“专送课堂”开设后,赵湾小学的学生在网络的支持下,与城市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几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告诉我,娃娃回家给他们唱歌,娃娃更开朗,更爱笑。”覃逸笑着说道。

罗江小学位于罗江镇集镇。是辉县的一所乡镇小学。该校有43名教师,涵盖普通教育。针对农村小规模教学点师资和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罗江小学搭建了一个带屏风的“专送教室”。“通过‘专送课堂’,乡镇学校的老师对几个教学点进行同步在线授课,可以弥补偏远学校美育师资不足的短板。”罗江小学校长刘新星说。

近年来,辉县依托市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推广实施了“专送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还在各学区积极推广实施行走式教学模式,即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教师统一调配,一人帮带多人,一人教多校,实现美育资源共享。

“教育数字化显著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我们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深度挖掘,探索符合学习情况的网络资源使用方式,将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形成有效互补。”甘肃省定西市交通路中学副校长杨晓娥说。

交通路中学的英语老师梁红霞已经教了16年英语。她告诉记者,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以前英语老师主要是带学生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学习单词,讲解语法知识。听力训练主要是听磁带。”梁红霞说,近年来,她花了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备课。每次备课,她都要花大量时间从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寻找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资料。

数字资源不仅重塑课堂教学,也影响和改变校园文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全媒体素养,交通路中学建设了校园电视台,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撰写、编辑、播放反映校园生活的新闻节目。

“我们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缺乏表达和沟通能力,缺乏自信。我们希望他们在接触媒体、参与全媒体传播中获得成长,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在杨晓娥看来,学校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应该向互联网浪潮敞开怀抱,探索充分合理利用数字资源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从教育数字化中受益。

不仅是陇南、定西,甘肃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据统计,2014年至2022年,依托“整体改薄”、“能力提升”等项目,甘肃省统筹项目资金34.29亿元,为11255所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各类信息设施设备35.98万套,建成贫困地区中小学“班班通”教室和教学点8.72万个。甘肃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

“教育数字化有利于解决甘肃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振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行动,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教育数字化特色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2023年05月10日08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教育数字化点亮中国西部课堂阅读:

广西师范大学开展“双线+双师”活动,帮助偏远贫困地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4日电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小学会议室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小长安镇有效语文工场举办的“读书沙龙分享会”,也是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双线+双师”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缩影。

民族复兴关键在教育,教育振兴关键在农村。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致力于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双线+双师”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偏远贫困地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1年,针对西部农村学校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匮乏,学科、学段、类型覆盖面窄,教学改革和团队建设网络资源明显不足的现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推出“双线教学+双师团队”模式,设立22个乡村骨干教师工作坊,协助和指导乡村教师在工作坊自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培训。各研修班自成立以来,独立开展了阅读分享、公开课、微课、专题研讨、微信联合研修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60余项,与培训前没有研修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双线教学+双师团队”再添新范式。“双线”旨在打造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限制;“双师型”旨在整合城乡优势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西部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新范式。学校推出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整合优势教师和优势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使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双线教学+双师团队”的教学模式,借助教师工作坊、录播课程、送教师下乡等教育教学活动,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长期投入资源的录制学校60所,教师136人,建成数字资源4216个,其中教学视频资源2619个,配套教材1597个,视频观看量513064次。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教育数字化点亮西部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3176.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