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非遗传承人梁亚萍:希望带领更多农民姐妹成为手艺人_中国政库

非遗传承人梁亚萍:希望带领更多农民姐妹成为手艺人_中国政库

“我们耀州瓷器的两件被植入了热门电影《昌王空》,可以说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宣传。”

日前,中央主流媒体“庆祝妇女十三大,奋进新征程”采访活动首站来到陕西铜川。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家梁亚平向本报透露,影片中的青釉雕花玉壶春、汉铎茶具均出自她手。

梁亚萍说,未来她希望带动更多的姐妹从农民到工人、工匠,甚至艺术家,让她们的生活因陶瓷而丰富。“只有坚持下去,带动更多的人,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梁亚平(右二)指导工人刻花。本文图片均为该报记者李文姬拍摄。

改革

耀州瓷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创立并烧成,五代成熟。宋代耀州瓷达到了中国乃至世界青瓷的巅峰,被誉为“北方青瓷的代表”。”青花粉彩在宋元时期很有名,十里窑从不睡觉.”一首诗,让一千多年前陕西耀州窑的繁华景象历历在目。

1992年,梁亚萍高考失利,恰逢铜川市耀州瓷厂招工,梁亚萍报了名。从学徒到师傅,一晃就是二十年。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梁亚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双刀雕刻的装饰技法是她反复实践和潜心研究的结果。通过查找资料、咨询专家、反复对比试验,梁亚平还带领创作团队开发出了月白釉、天青釉的配方,攻克了五代天青釉、耀州红等瓷釉烧制的技术难关。

梁亚萍的作品古朴典雅,具有宋代耀州瓷器的精髓和神韵。它们被中国许多著名博物馆永久收藏:“青釉羊”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青釉莲花雕菊碗》被耀州窑博物馆收藏;青釉橄榄瓶被浙江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绿釉牡丹盖壶》被禹州管峻窑址博物馆收藏;《青釉雕玉壶春》被中国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百家争鸣》中的《夔口盘》。

多年来,梁亚平一直在尝试将高科技的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几年前,她在景德镇和淄博读书时,发现当地会用激光雕刻技术制作瓷器。回来后,梁亚平立即派工人去学习,并迅速架设相关设备。

工作站里,工人们正在用激光雕刻机雕刻瓷器。

除了技术创新,梁亚平觉得材料创新更为迫切。

“因为目前我们还是用当地的原矿,这也会限制我们的发展。我们要在材料上有更多的突破,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梁亚平告诉该报。

接下来,梁亚萍会引进更多的陶瓷技师,她也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让传统陶瓷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现在缺的是年轻人。他们很多人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无聊,耐不住寂寞。”2018年,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陶瓷专业,梁亚平作为客座教授也会定期给学生上课。

传授和继承

技能不是隐藏的。除了钻研技艺,梁亚平一直致力于让耀州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活下去”、“传承下去”。

梁亚平告诉该报,铜川当地80%的陶瓷制造商是留守妇女。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就近照顾家人,获得稳定的收入。

早期,梁亚萍也从美院招过一些大学生,但来了之后“水土不服”,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人”这个角色。相反,这些留守妇女没有绘画基本功,但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训练,技艺逐渐成熟,并且留了很长时间。

“我们的工资是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平均月薪三千多,我们最多能赚五六千。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收入非常可观。”梁亚平说,“一开始,我们是农民。现在大家都觉得我们做的是文化产业,是工匠,是技术工人。我们以后可能会成为艺术家。”

2021年7月,首席技师梁亚平依托陕西铜川耀州窑唐宋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梁亚平工作站..几年来,500多名残疾妇女和留守妇女在工作站学习绘图、雕刻、干燥、烧塑和上釉,最终成为优秀的女工,甚至是工艺美术大师。

据梁亚平介绍,耀州瓷器厂家很多品牌会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甚至有主播在Tik Tok直播带瓷。

梁亚萍还向本报透露,电影《昌王空》中的青釉雕花玉壶春和汉铎茶具出自她手。“这部电影有一部分是在铜川拍摄的。当时导演和剧组来到我们这边,看到我们的耀州瓷器很精致,就决定把它‘植入’到电影里,可以说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宣传。”

责任编辑:钟煜豪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非遗传承人梁亚萍:希望带领更多农民姐妹成为手艺人_中国政库》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298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