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半年内5名机车网红车祸离世,“速度与激情”下的安全谁来管_直击现场

半年内5名机车网红车祸离世,“速度与激情”下的安全谁来管_直击现场

穿着可爱的裙子,骑着酷炫的摩托车,这样的“撞色可爱”成了“死亡象征”。

近日,两名云南女孩因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撞死,肇事司机年仅16岁。据悉,这两个女孩是网络名人,是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摩托车女孩,经常戴着带大蝴蝶结的头盔拍摄摩托车视频。

这样的悲剧接连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开始,短短半年时间,已有5位机车网络名人因交通事故离世。根据公开报道,这些摩托车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超速行驶、无证驾驶、驾驶与你的体型不匹配的重型摩托车等等。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驾驶重型摩托车带来的帅气和刺激引起人们争相体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过分追求刺激,或者为了网络流量而危险驾驶,就会危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必须加以引导和规范。

缺乏安全驾驶意识

追逐竞驶事故频繁发生

今年1月5日,一起摩托车事故造成4人死亡,其中两人是未成年人。经公安机关作出事故认定,16岁少年丁某无证驾驶无牌照二轮摩托车,前大灯装置及左右后视镜与21岁摩托车、网络名人庄相撞。当时,庄还驾驶一辆无牌照二轮摩托车超速行驶。

“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故,我都觉得很难过。他们还那么年轻,生命戛然而止。”“90后”韩寒2016年开始接触摩托车,已多次骑摩托车出行。到目前为止,摩托车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15万公里。在他看来,摩托车这种铁裹肉的交通工具固然危险,但有些事故多是驾驶员自身的问题——缺乏安全驾驶意识,违章驾驶。

“我们圈里口口相传说的一句话就是‘控右手’——右手就是油门在哪里,就是控制车速,不是一味追求速度,但光‘控右手’是不够的。”韩寒说,摩托车防御性驾驶是一个整体概念,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摩托车可以是日常交通工具,也可以是一项运动。这两个属性必须加以区分。如果你在运动中技术娴熟,在专业场地比赛,在交通道路上行驶,就必须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

韩寒特别强调了护具的重要性:“骑摩托车的时候,头盔、骑行服等护具都是必须的。目前网络名人中有些机车根本没有配备,经常做危险驾驶动作。之前有个网络女名人车祸身亡,头盔随便找的。在事故中,她的头盔大半被磨掉了。还有网络名人穿着丝袜,超短裙,骑着重达数百公斤的重型机车。车一旦翻车,就没法自保了。”

正在考摩托车驾照的北京市民陈女士对安全驾驶深有感触。“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刺激。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可以骑着摩托车去比赛或者控制各种技巧和动作。其实远远不够。”她举例说,“仿赛车”(指专门为公路行驶而设计的赛车概念的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死亡摇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证生命安全,单靠理论学习是处理不好的。

同样在考驾照的山西人刘玉(化名)认为,目前的驾考知识还很有限,不足以应对突发情况:“我申请的是D类驾照,在驾校学的车型是三轮摩托车。日常通勤骑两轮摩托车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驾校不会全面涉及。比如两轮摩托车在路上容易摔倒,学三轮摩托车就不用考虑汽车摔倒的问题。”

另外,驾照学习毕竟是应试教育,在实际驾驶中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观察路况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所以,即使拿到了摩托车驾照,也要循序渐进,牢记安全第一。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薇表示,司机寻求刺激是摩托车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据统计,超速一直是摩托车事故的第一死因。同时,驾驶摩托车时看手机、接电话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

在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看来,摩托车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人、车和道路造成的。从最近网络名人对各种机车事故原因的分析来看,主要是人为因素。网络名人,一个火车头,往往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在行驶过程中更注重吸引交通的因素,比如穿着不适合驾驶的奇装异服,为了秀技巧超速行驶,为了漂亮的行驶路线无视路灯等等。,使自己和他人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网络渲染的酷帅属性

忽略摩托车风险因素

没有戴护具,甚至没有戴头盔,他突然加速经过一群车,离开了;随着轰鸣声,高速做弯曲等操作;身材娇小的女孩开着重型摩托车,脚根本够不着地,可爱极了…

近日,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重型摩托车”、“摩托车男孩”、“摩托车女孩”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博主发布了自己驾驶高排量摩托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上的照片和视频。有人直接在文案中写了“头可以碎,血可以流,人可以伤,摩托车必须有”的内容,评论区也有不少人赞“帅”“推荐”。

来自北京朝阳的袁牧(化名)被网上的视频所吸引,想学骑摩托车。“网上经常能刷到这个骑行博主拍的短视频,又酷又好玩,所以等我有了一定的骑行水平,感受到‘追风’的氛围后,我很想去郊外骑行。”

然而,在学习摩托车驾驶一段时间后,袁牧发现所谓的“速度与激情”背后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了解更多专业知识,我发现之前看到的一些机车网络名人,要么是冒充的,要么是为了交通违法驾驶的。比如我看到的很多视频里,司机都没有按要求戴头盔。在城市道路上还有明显的超速、疯狂变道、漂移、弯道等现象。”袁牧说,与他同期学习摩托车驾照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轻人,其中有几个人因为看了相关视频而认为骑摩托车很“酷”。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一名民警告诉记者,两轮摩托车的加速能力相对较强,保护功能相对较弱,不仅需要骑行者自己控制平衡,而且前后刹车的不同效果和运用时机也离不开有效的训练,更不用说在危险时刻如何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了。一般来说,同品牌摩托车的排量和功率越大,对应的车身越重,坐垫离地越高,操控要求越精准。如果力量和技巧不足的新手急于选择“高马”,更容易增加车辆失控时发生事故的风险。

“网络视频中,相当一部分摩托车友为了追求好奇心,不仅缺乏安全防护措施,骑行时还会选择抢眼的奇装异服和搞笑头盔,导致发生事故后防护不足。”上述警方表示,网络平台上的博主有一定数量的关注者,应注意加强公众人物的模范守法意识,以合法规范的交通行为引导爱好者安全合法骑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各网络平台上摩托车主题的个性化作品越来越多,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法或不规范骑行,以炫耀、狩猎为主题,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年轻爱好者“入圈”。对此,一些摩托车友协会、俱乐部也纷纷发声,痛斥此类违法者“压缩了正规摩托车友空”的骑行时间,“破坏了整个群体的社会形象”,支持公安交管部门查处重点违法行为,规范道路交通秩序。

北京何英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培杰认为,骑重型摩托车被视为一种“酷”和“帅”的行为,体现了年轻人对摩托车潮流和摩托车文化的喜爱和追求。但这种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在掌握了这个“交通密码”后,相关平台和博主也有责任对这种行为进行安全提示和正面引导,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完善内容审查机制

引导建立安全意识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发布摩托车作品的平台必须压实责任,进行正面引导,普及必要的安全驾驶知识。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胡看来,社交平台和博主作为信息传递者,在推广重型摩托车时,应审核发布内容,避免煽动冒险行为和不安全驾驶。同时,平台和博主也有义务向未成年人传达正确的安全理念。在宣传有吸引力的摩托车超速图片的同时,还要强调安全驾驶知识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郭培杰建议,社交平台应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尤其是当内容涉及一些高危行为时。社交平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建立审核机制,增加安全提示,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博客作者在发布骑摩托车的照片和视频时,应该添加安全提示和积极的指导。

郭培杰认为,目前对于一些交通违法行为,比如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处罚都比较轻,违法成本低,会导致一些人仍然心存侥幸。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导致一些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和严重后果,容易导致交通违法。

“摩托车事故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关注和重视.”胡建议,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要加强监管执法,完善摩托车驾驶和交通安全领域的制度法规,为摩托车驾驶人和参与者提供更安全的交通环境;通过加强设施管理和摩托车整治,加强对各类违法摩托车的管控,在重要区域设置高清违法记录仪,及时抓拍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有效维护公共安全。

“还可以鼓励市民参与交通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同时,加强科技的应用和研发,通过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技术的应用,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胡对说:

王薇薇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机动车和防护用品的使用、制造和销售的监管。禁止销售不合格防护用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车禁止上路行驶。同时,学校和相关社会单位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意识植根于未成年人心中。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车友,韩寒认为,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目前大排量的重型机车购置成本较低,缺乏驾驶经验的新车友很难驾驭重型和高重型机车,间接增加了事故风险。所以他认为摩托车驾驶证可以按照摩托车排量分类,在实践中按照驾驶证类型进行管理。

“只有齐心协力,全面加强对摩托车交通安全的重视和管理,促进良好的摩托车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才能避免或减少摩托车事故的发生。”胡对说:

责任编辑:刘雯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半年内5名机车网红车祸离世,“速度与激情”下的安全谁来管_直击现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2240.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