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上海专家绘出国内最大规模结直肠癌基因变异图,助力精准治疗

上海专家绘出国内最大规模结直肠癌基因变异图,助力精准治疗

本报讯(www.thepaper.cn)记者5月7日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超大肠科徐烨教授和精准肿瘤中心胡鑫教授成功绘制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大肠癌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中国人群大肠癌基因组变异特征,并确定了能够准确预测大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基因组标记,为大肠癌基础临床转化拓宽了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胃肠病学》(影响因子:34)。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胃肠病学》上。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供图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筛查意识的提高,我国大肠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徐烨说,然而,高化疗耐受性和高复发转移率仍是阻碍大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瓶颈”。约20-25%的患者首诊时伴有转移,30%的I-III期患者和65%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有复发或继发性转移。

徐烨进一步表示,目前,以分子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代表的精准策略已经在大肠癌研究领域广泛开展。但目前的治疗标准和治疗指南大多参考西方人群,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肠癌基因组变异特征图谱仍处于“空白色状态,该图谱的绘制将为中国大肠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更多益处。为此,徐野和精准肿瘤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鑫开展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大规模结直肠癌特异性多基因检测队列研究。

基于中国结直肠癌前瞻性队列研究,本研究纳入869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早期结直肠癌患者58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83例。利用887基因的小组测序绘制系统和种系变异图,描述中国人群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组变异特征。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大肠癌前瞻性靶向测序平台和临床样本队列。

基因图谱显示,前三位突变频率分别为TP53(72%)、APC(63%)和KRAS(42%),肿瘤信号通路的突变图谱与高加索人群差异较大,显示了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特特征。在种系变异方面,4.6%的患者携带与DNA损伤修复途径相关的明确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种系突变,27.5%的易感基因携带者存在杂合性缺失或双等位基因变异导致的“二次打击”事件。

此外,研究结果表明,BRAF和RBM10的单基因驱动突变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短期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体外实验表明,RBM10表达的缺乏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抑制凋亡。胡鑫说:“这可能是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原因之一。”

同时,研究团队还识别出了能够准确预测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基因组标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受益者,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本研究论文的第一共同作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郭、王云金博士和杨硕士。

责任编辑:蒋乐来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上海专家绘出国内最大规模结直肠癌基因变异图,助力精准治疗》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2103.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