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刊披露淮安余刚案:这位挂职博士力推的项目全部烂尾_打虎记
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2015年5月,时任江苏省淮安市食品科技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的余某,不仅脱离实际违法决策,划出500亩土地建设农业示范基地,还将4.3亿元国有资金违规借给贫困商人高挂靠的某皮包公司建设超标准道路工程。
两年后,俞任期届满离职,所推项目全部烂尾。4000多万元贷款无法收回,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严重隐患,留下“烂摊子”。
面对余案遗留的“烂尾楼”,淮安市洪泽区纪委监委将督办推进涉案遗留项目整改工作纳入案件查办“后半篇”,督促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以“一把手”为首的专项整改班,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优化, 并通过将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移交招商局、合理缩减规模、继续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分批推进资产整改盘活,杜绝“一拆了之”。
论文注意到,上文提到的余某,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设备研究所研究员于刚。
于刚,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江西石城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于刚先后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生、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12年9月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设备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6月后,于刚先后任南京市玄武区科技局副局长(挂职),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挂职),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任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挂职),其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兼任淮安食品科技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2021年7月,淮安市纪委监委公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设备研究所研究员于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由淮安市监委立案调查,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同年9月,淮安市纪委监委召开全市在职干部第一次专题警示教育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在职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新建工业园区管理机制,严密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督促全市在职干部坚守初心、遵纪守法、履职尽责,做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共同营造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清朗生态。
淮安对挂职干部的特殊“关心”,始于对于刚案件的调查。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根据省监委指定管辖,市监委彻查江苏省农科院原研究员于刚问题线索,发现2013年至2017年,于刚利用担任淮安市淮阴区副区长、洪泽区委常委、淮安市食品科技产业园主任的职务便利,收受巨额财物。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消息,干部“挂职下派”交流机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个别挂职干部信念淡薄,行为失范,权力失控,辜负组织信任,以权谋私甚至严重违纪违法,损害了挂职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针对本案暴露出的监管盲区和职后干部管理漏洞,淮安市纪委监委在深入分析案件原因的基础上,首次在全市召开职后干部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以“小案件”发挥“强警示”作用。
责任编辑:王俊图片编辑:张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