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蔓延云南如何保障春耕?现代化灌区建设突破用水“瓶颈”_绿政公署
目前是云南的旱季。
据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消息,2023年以来,云南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旱情蔓延迅速。
干旱情况下如何保证云南春耕生产?本报讯(www.thepaper.cn)5月5日,从水利部获悉,云南多地正在加快现代灌区建设,通过现代灌区建设,打破干旱用水“瓶颈”。
据云南省农业和水利厅副厅长王介绍,截至2022年底,云南省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200万亩,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其中引进社会资本10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6%。共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93万个,162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农田水利改革。
三方共赢的“元谋模式”
在中国冬季蔬菜之乡云南魏初元谋县,节水喷灌设备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蔬菜、水果、粮食等多种作物种植,喜人。
元谋县水务局局长吴元顺说,自2014年被列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元谋以大型灌区建设为载体,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依托,通过政策引进节水龙头企业牵头的社会资本,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共建专业项目公司,形成了以“用户付费+政府补贴”为回报机制的“立体动态水价”。重点建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机制”,采取政府补贴、企业投资、群众参与、与项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进行项目投融资,为用水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充分参与、用水合作社发挥重要作用的“三方共赢”,形成具有“元谋特色”的示范经验。
元谋灌区蔬菜花卉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资料来源:水利部
元谋灌区水肥一体化滴灌蔬菜花卉资料来源:水利部
吴元顺说,元谋灌区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总投资3.08亿元的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于2018年6月投入运行;平田、五毛灌区8.6万亩灌溉工程,总投资3.6亿元,2022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6月底建成投产。
有了水,元谋项目区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跟上了,实现了“三增”,亩产平均增产26.6%;项目区增收率17.4%,平均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项目区每年的土地流转费用从每亩1000元增加到3000多元。农民增收顺利,元谋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位居楚雄第一。
“在总结推广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现代灌区74.21万亩,实现高效节水灌区61.55万亩,常规灌区12.66万亩。”吴元顺说。
元谋县正全力打造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在这片热土上,田间作物持续旺盛,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向好,高效节水的生态效益持续凸显,呈现出喜人的面貌。
农田水利改革的“吕梁模式”
曲靖市陆良县自2022年11月以来,降水偏少,旱情加剧。同时,气温升高,风速增大,作物生长速度加快,蒸发量增加。
近年来,陆良县大中型灌区启动了抗旱保灌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农作物及时灌溉,为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冬春异常干旱是陆良县的气候特点,按照正常季节很难有效耕种农田。没有现代化灌区的建设,这里将是一片荒芜不毛之地。2014年,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作为国家试点,拿出总投资2712万元的646万元田间工程进行招商引资,企业参与田间供水设施的配套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效推进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今,在恨虎坝灌区,从核心区延伸出来的1000多亩耕地上种满了蔬菜、鲜食玉米等农作物,春耕春灌的热潮涌动,农民的眼中充满了丰收的憧憬。
陆良灌区喷灌技术种植马铃薯。
陆良县水务局局长平说,目前,恨虎坝项目区10080亩农作物长势良好。项目运行8年来,总体情况良好,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85,灌溉保证率由68%提高到90%以上,平均每亩年节水120立方米以上,平均每亩年收入由3840元提高到7880元,平均每亩灌溉成本由630元降低到190元,仅占年收入的2.6%。农业复种指数从1.0提高到2.0以上,每亩节约劳动力6人以上。
用水更方便,复种指数有效提高,收入大幅增加,农民幸福感增强,积极性更足。
曲靖市水务局局长张表示,曲靖市继续复制推广吕梁农田水利改革经验,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182.3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2.15万亩,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91.34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22万亩的90.5%。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曲靖市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将筹措1000万元,力争建成连片面积1万亩、每个县连片面积2000亩的高标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园区。
“元谋模式”和“陆良模式”只是云南省现代灌区建设的典范,先行者探索的经验弥足珍贵。
从水利部获悉,云南省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在水利部的指导下,分别在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中坝村、澄江市高希区推广黑老虎坝中型灌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理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形成农田水利改革“陆良模式”。元谋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机制,采用BOT模式运营,通过投资比较引入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46亿元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了“政府节水、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双赢。
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云南总结完善了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机制、群众全过程参与机制、精准补贴节水奖励机制、工程管理维护机制等六项机制。吕梁等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的成功,为云南全方位推进水利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蒋晨锐图片编辑:朱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