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政治局会议释放房地产新信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特别对房地产发展提出明确思路。类似的表述是继202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之后的又一重要表述。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中可以看出,各地对最近房地产政策的改善有所支持,这实际上为各地稳定楼市的后续实践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在此类政策的影响下,预计5月份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在控制风险、稳定发展、促进消费方面将有更好的表现。媒体:政治局会议释放房地产新信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中新经纬4月29日电:政治局会议释放楼市重要信号
作者严跃进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特别对房地产发展提出明确思路。
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实际上先于资本市场和平台经济,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和支持。
政策明确,要有效控制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出三点:第一,房地产的风险管控已经成为近期需要积极管控的内容。要防止房地产风险蔓延到其他领域,包括房企的风险,确实需要消除和控制。第二,目前的房地产政策明显是鼓励的。政策指出,支持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类似的表述不仅支持了3月以来各地稳定楼市的操作,实际上也鼓励了5月以后各地完善政策。类似的表述是继202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之后的又一重要表述。第三,政策明确了两个工作方向,即明确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明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这样的表态,都意味着5月份支持购房需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的政策力度会加大。
4月是中国本轮乃至多年来房地产稳定政策出台最频繁的一个月。本月政策出台,体现了几个特点,即政策数量多、出台频率快、政策有待发酵。这一政策的出台,多是以因城施策的模式,但也有部分城市比较保守,即政策出台畏首畏尾,甚至不公开发布。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中可以看出,各地对最近房地产政策的改善有所支持,这实际上为各地稳定楼市的后续实践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目前地方政策的放松是从金融、住房、财税等角度进行的,充分体现了稳定楼市的导向,有助于提振后续房地产市场。在此类政策的影响下,预计5月份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在控制风险、稳定发展、促进消费方面将有更好的表现。(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精选编辑。评选产生的作品版权归中新经纬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抄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选文中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媒体:政治局会议释放房地产新信号相关阅读:
(新华视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之五。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文章之五。
新华社记者、刘霞存、郑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应坚守阵地,在调控的精准性上下功夫,有效控制重点风险,做好“稳”的工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房地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坚持“稳字当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但其下行趋势需要高度关注。
从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关键指标来看: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6%;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1.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9.6%。
受疫情反弹、个别头部房企违约债务暴露、个人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走弱,房地产销售下滑,企业流动性风险聚集。
房地产市场主体方面,受个别房企爆仓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收紧融资端,销售下滑。一些地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规范,多重因素加剧房企流动性风险,房地产市场微循环“梗阻”。
长期以来,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人群面临较高的贷款利率,一些地方认定首套房资格的标准有待提高。这些因素增加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加剧了住房消费者延迟入市的趋势。
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效控制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房地产既可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也可以是‘风险源’,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林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释放了“稳字当头”的积极信号。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各地可在改善土地出让条件方面制定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措施,支持首套购房刚性需求和合理改善需求,增加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的保障性租赁房供应,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因城施策”,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
降低限购限售门槛,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今年以来,已有近110个城市出台了各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专家表示,此次中共政治局会议提出两个“支持”和一个“优化”,充分释放了因城施策的政策信号。
我国幅员辽阔,房地产市场地区差异较大,市场分化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热点城市供需矛盾仍长期突出,市场反弹预期逐渐增强。但部分人口持续外流的城市市场仍在低位运行。
针对新形势新挑战,各地重点支持首套刚性住房需求、合理改善需求和租赁住房需求。相关部门已出台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状况自主下调房贷利率;有的城市,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购买首套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上限提高;扩大抵押贷款支持优质企业对风险企业的M&A贷款,允许债务展期;规范预售资金监管;保障性租赁房贷款不纳入贷款集中管理…
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快保障性租赁房建设,发展长期租赁住房市场。据相关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的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0%以上。2022年,全国基本建设保障性租赁房总投资预计约8500亿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傅表示,随着适度放开限购限售、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加快购房贷款审批,部分城市住房需求得到释放,销售面积降幅将有所收窄。
在预售资金监管方面,专家建议,各地应完善预售资金监管,明确预售资金优先支付工程款,严格按照项目节点拨付资金,确保按时竣工交付。防止因防范风险而过度增加监管额度,减缓贷款发放进度。
“推动雷爆房企尽快出清,稳定市场预期非常重要。”刘林表示,一方面,通过降低首套房贷利率和住房交易税费,提高购房者支付能力,提振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强预期引导;另一方面,要坚决有力应对个别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导致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坚守风险底线。
这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目前规模高达10万亿元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深度调整。过去形成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底层逻辑正在改变,房地产业作为高品质引领的基础民生产业的地位正在确立和巩固。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个定位没有动摇,力度没有放松。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军表示,各地不能因城施策,离开这个定位和方向,不能急着上医院,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关键是继续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精准性和协调性,努力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房地产行业告别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开发运营模式,回归基本民生属性、租购并举后仍有巨大潜力。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住房需求仍然强劲。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9%,仍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多万人,带来大量新增住房需求。
同时,大量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房子面积小、质量差、配套不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比较强烈。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大局和长远发展,尊重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律,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锚定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提供居住条件更加舒适、环境更加优美的经济适用房,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