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路边摊”回归一线城市_社论
又一个城市给“路边摊”松绑了。近日,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表决通过。新规的一大亮点是允许街道办事处按照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这意味着,继北京、上海、兰州等地之后,深圳将不再全面取缔“路边摊”。
这是一件好事,人们对此很期待。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通过精准的制度设计,为“路边摊”留出一席之地,更有意义。
“路边摊”,植根于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自带天然的烟火气质,一头连着小经营者的生计,一头连着广大市民的便利。路边摊的逐渐回归,有利于民生发展。城市居民在小区门口买热食和各种百货是多么方便;小摊贩摆摊卖各种小商品,开展专项行动,支撑一个家庭的开销,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
“路边摊”为一部分人解决了就业和增收问题,也让城市弥漫着烟火气。但由于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卫生,为了“还路于民”,“路边摊”一度被取缔。事实上,许多城市的回归并不是随处可见,而是经营活动范围为”路边摊”–某个城市的公共区域。这种划分是合理的、科学的。
给“路边摊”留个位置,固然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但好处也越来越明显。从火爆的淄博烧烤来看,无论是路边摊还是露天大排档,都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塑造了城市的形象。许多网民惊喜地发现,原来的“路边摊”并不能损害城市的形象,甚至可以为城市的声誉起到助推和提升的作用。
《路边摊》的回归,让无数网友点赞,引发热议,耐人寻味。这种回归也是一种整风。“路边摊”完全兼容城市。它的存在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营造城市亲和力,提升城市形象。为什么不接受?
这种回归也是对民本背景的一种强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的城市要由人民建设,人民的城市要为人民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城市里的摊贩,同样需要谋生,也在通过劳动致富。“路边摊”也在逐渐回归,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城市以人为本的底色和人性化的管理思维得以更好的展现。
需要澄清的是,这种“路边摊”的回归,不是决策部门的一记耳光,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明确的法治支持和保障的。无论是《上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还是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都有可靠的法治“准生证”。只要是符合要求的“路边摊”,谁也不能擅自赶走。
令人欣慰的是,“路边摊”已经合法回归大众视野。期待更多的城市善待“路边摊”,尽力为其繁荣改善制度环境和管理水平。一个善待“路边摊”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接地气、有魅力、友善的城市,也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
责任编辑:甘琼芳图片编辑:乐浴峰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