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高温下电网面临考验:水电大省出力受挫,迎峰度夏或存缺口_绿政公署

高温下电网面临考验:水电大省出力受挫,迎峰度夏或存缺口_绿政公署

6月15日至17日,华北、黄淮、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出现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天气,覆盖面积146万平方公里。12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超过了6月份的极值。

当极热天气成为“新常态”,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中国电力负荷“冬夏”日益明显。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中心主任王艺璇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如果今年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极端气候,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我国南、东、中部电力供需形势紧张,存在电力缺口。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指出,由于过去两年的极端天气和经济增长,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他建议将气候适应性纳入规划,将气象模型和数据与能源规划、生产规划模型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挖掘需求侧潜力,做好电力负荷分类管理,整体推进这些基础工作。

袁家海还指出:“在气候风险下,不可能追求100%的可靠供应。”

水电省产量受挫

目前,长江流域已全面进入主汛期,但云南、四川两省水电出力未见起色。相反,发电量同比降幅仍在进一步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显示,今年5月,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24.4%,较4月11.9%的降幅继续扩大。云南省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43.1%,与4月份相比下降41.9%的幅度继续扩大。

“今年水电产量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王艺臻说,中国具有季节性和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装机容量占不到一半,大多数常规水电产量取决于天气。由于2022年下半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今年年初主要流域水库蓄水不足,今年以来由于降水持续偏少,水电产能持续下降。

今年是厄尔尼诺的发展年,厄尔尼诺主要通过东亚季风系统对我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产生直接影响。前期华南等地的高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厄尔尼诺发展的一种反应。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加强,导致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华南出现极端高温。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夏季(6-8月),西南地区东部、华中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东部、四川东北部降水偏少二至五成,可能导致区域性气象干旱。

事实上,四川和云南的干旱已经出现。以四川为例。截至6月18日,四川共有4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持续夏旱,其中轻旱3站,中旱7站,重旱19站,特旱13站。

四川和云南是中国的水电大省,水电装机容量占其总装机容量的近80%。高温干旱影响了当地的供电和输电。

云南省水电发电量自3月以来持续下降,3-5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4.2%、-41.9%、-43.1%。四川省水电发电量一季度仍保持13.8%的增长,但4月同比下降11.9%,1-4月同比增长6.5%。5月份下降24.4%,1-5月份水力发电量增长由正转负,下降1.5%。

高温和干旱打破了电力系统平衡的常规局面

“极端天气肯定对中国的电力系统有影响,而且是比较大的影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高温的影响是局部的,主要影响是缺水。如果水电大省缺水,影响会更大。

袁家海还表示,近两年在四川、云南高温干旱的影响下,电力系统平衡的原有常规局面被打破。火电、新能源等上网发电能力难以满足用电需求,进而出现持续缺电。

以去年四川面临的“缺电潮”为例。正值夏季高温期,四川降水明显减少。主要河流流域来水的突然下降导致水力发电产量急剧下降。极端高温导致的负荷激增,叠加雨季的枯水导致缺电困境;同时,四川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省份,在自身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输送电力满足其他省份的电力调节需求。

在传统的以煤为主的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低且负荷特性相对稳定,源端和负荷两端的供需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低。通过增加可控电源的装机容量,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

然而,随着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来源和负荷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电力系统的供电安全和稳定运行机制趋于复杂,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总体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弹性资源的短缺和电力运行机制的相对刚性,我国电力系统弹性明显不足,导致新能源消纳问题长期存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林表示,新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在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加大了系统调控的压力;此外,部分地方受来水、温度等气象因素影响缺电,急需有机整合源、网、负荷、储等各类调节资源,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强化供电保障“组合拳”

随着新能源接入比例高、高峰时段电力需求刚性增长、叠加极端天气频发,我国电力供需平衡压力与日俱增。

不过,林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电力系统的运行出现了问题,而是需要加强电力供应的“组合拳”。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发力,同时统筹跨区域、跨省的余缺互助,是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将增加,气候风险是能源供应的一大挑战。林建议,为应对极端情况下的能源短缺,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推进省际电网互联互通,推进多元化供电体系建设是有效措施。

袁家海则认为,在西南水电预计受挫的迎峰度夏期间,煤电多是必然的。因此,要做好煤炭库存管理,确保发电用煤充足;新能源发电设备易受极端天气影响,需提前做好维护检修准备,应对持续高温、雷雨大风等破坏性天气;同时,新型发电机组、储能、分布式项目等。用于保证供电应按照项目安全标准完成并投入运行,不能因为急于应付提前到来的用电高峰而忽视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此外,受夏季天气气候影响,输电终端西南、西北地区发电能力将不同程度减弱。东、中部地区需提前做好高峰时段外来电不足的电力调度预案,加强当地电源和需求侧资源的供需平衡。同时,考虑到有序用电措施的社会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应把有序用电作为保障措施,尽量避免在五大重点限电项目之外限电。

袁家海最后提到,电力市场运行要与调度计划相衔接,按照“市场动员、行政保障”的策略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蒋晨锐图片编辑:金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高温下电网面临考验:水电大省出力受挫,迎峰度夏或存缺口_绿政公署》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8147.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