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之福建样本:因地制宜推动金融资源下沉_金改实验室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如何创新求变,走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成为摆在金融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近日在福建多地调研发现,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下,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了一批县域振兴农村的金融产品,不断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在59个人民银行县(市、区)支行所在县,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围绕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福建省特色经济板块,推动金融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几个促进”合力,持续推进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等金融要素“六下乡”,扩大县域信贷投放,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福建农业金融机构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24万份,向396万农户发放贷款1.82万亿元。
用大数据创新白茶信贷产品
位于北纬27度的福鼎市店头镇,是白茶黄金带的核心产区。过去,这里的茶农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因为缺乏合格的抵押品。
人民银行福鼎市中心支行推动开发全国首个福鼎白茶大数据追溯平台,通过追溯平台产生的信息、数据、资金流、数据信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相应的白茶信贷产品,推动建立全省首个农村生产要素流通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银行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投入,推低贷款利率。
福鼎白茶大数据追溯平台
肖磊是店头镇的茶农。他家有3亩地。他每年3月至10月采摘茶叶,卖给当地的刘淼白茶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白茶的收购价格每年都在上涨。为了改造道路,买有机肥,他在2021年借了三年20万的“茶园信息贷”。“现在贷款相当容易。”
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王告诉记者,在贷款前,我们需要依托福鼎白茶大数据追溯平台,为茶农确认茶园亩数。“没有这些支持,我们不敢轻易贷款给茶农。”
在店头镇,像刘淼公司这样集基地、R&D、生产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集团公司,也面临着产品销售周期长与茶叶集中采摘收购所需资金量短而急的矛盾。
对此,福鼎农信社按照“白茶龙头核心企业+上游加工厂”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推出“茶企联合体贷款”产品,由农信社向白茶龙头核心企业推荐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信贷资金,加快了货款结算周期,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据了解,福鼎市金融机构针对茶产业推出了20多种信贷产品。截至5月底,支持福鼎白茶产业的贷款已达2.82万笔,余额51.24亿元。
救灾、增产、增效贷款帮助渔业企业节约财务成本
位于闽江和鳌江入海口的连江县定海湾,是福州传统的大黄鱼繁殖地,这里咸水与淡水交汇。纸媒记者看到了多个影响深远的海洋养殖平台。
神源海养殖平台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深海规模化养殖,提出了“百台万吨”工程建设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在连江县黄岐半岛海域投资建设100个深海养殖平台,实现年产生态优质鱼类1万吨以上的目标。
据介绍,与传统养殖网箱相比,深海养殖平台结构牢固,空间大空,水流顺畅,藻类和浮游生物丰富,黄花鱼空间大空。生产出来的“类野生”黄鱼在体型、鱼味等很多方面都更接近野生黄鱼。
作为连江县“百台万吨”深海养殖项目之一,福建鑫茂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定海湾1号、定海湾2号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公司总经理吕同峰告诉记者,该平台从鱼苗投放到出水销售,都可以实现智能水质监测和科学投喂。每条养殖水体15800立方米,最高年产量可达40万条大黄鱼左右。
平台建成后,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鑫茂渔业于2022年向廉江农商银行申请了育苗和研发贷款,获得了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
连江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定和告诉记者,这1000万元贷款来自福建省第八期救灾增产增效贷款专项资金,一年期贷款利率为3.15%(按一年期LPR-50BP计算),直接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40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融资负担。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提供要素保障,包括用地、人才支持、资金支持。政银企联合发展是连江县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通过搭建银企对接会,提供交流平台。”连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林祥告诉记者。
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扶贫
位于宁德福安市下白石镇白马河畔的夏柒村,是闽东贾立安渔民上岸的第一个村子。
1997年以前,这里有个穷名字。村里700多名船民世代以船为家,他们家几代人都住在小木船上。“家连着船,船连着家”,又称“连船人”,是闽东沿海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从1997年到1999年,渔民们陆续上岸定居,告别了漂泊的生活。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下白石镇夏柒村
地方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为解决船民岸上建房资金困难的问题,当地金融机构推出了船民住房建设改造贷款项目。截至2023年5月底,向夏柒村船民发放住房贷款88笔,余额518.64万元。
“有的村民盖房子需要1万元,有的需要5万元。我们采取了批发零售业务的模式,全村授信,事半功倍,提高了效率。”福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白石信用社原主任、福安市下白石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杨邦利告诉记者。
船民全部上岸定居后,福安的金融机构通过信贷促进了他们的就业、创业和生产。
夏柒村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当地银行基于家庭船民的产业特点,精准满足产业资金需求,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水产养殖的支持力度。
50多岁的村村民姜告诉记者,他32岁以前住在船上。1999年上岸后,他想承包池塘养殖海獭。找到村委会担保后,他联合同村的十几个船民,成功向当地信用社贷款10多万元。后来,他带着养海獭赚的第一桶金,带领乡亲们做起了建筑行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
据介绍,截至2023年5月底,夏柒村船民已获得生产经营贷款354笔,余额2126.84万元。
责任编辑:孙扶图片编辑:蒋立冬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