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中青报:晒在政府大院里的粮食,为服务型政府写下注脚_舆论场

中青报:晒在政府大院里的粮食,为服务型政府写下注脚_舆论场

6月13日,农民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潘麟街政府大院晾晒粮食。中青报

政府大院,几乎无处不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大院开门迎客。但是,恐怕很少见到政府大院开门,在政府大楼前腾出一整块地给农民晒麦子。近日,河南、山东等省多个县市开放政府大院等公共场所,为正处于“三夏”收获季节的农民提供晒粮服务,确保小麦“轻装上阵”。

据该报等媒体报道,在河南安阳、山东德州等地,除了政府大院,还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河南安阳滑县瓦缸寨乡政府在大院门口最醒目的地方挂出了横幅,称“院子里可以晒粮食”,并在内部要求“把所有停放的汽车撤走”。向院内望去,地上的麦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突出了石碑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生动诠释了“服务型政府”称号的应有之义。

说到政府职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管”这个词。对政府来说,统筹和管理各方面的公共事务当然是其最基本的职能。人民通过民主程序赋予政府一系列行政权力,正是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但正如写在各级政府机关门口的五个大字所说,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人民。要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当然需要政府取缔,做好“管理”。除了管理,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民生和社会发展需求,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政府工作与公众息息相关,政府大院应该是最公开、最开放的场所之一;另一方面,为了方便政府工作人员,地方政府大院往往“高墙紧锁”,让人有距离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大院主动开门,把空房交给百姓,满足他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既是对社会期待的积极回应,也有利于树立亲民、便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其实政府大院也没什么神秘的。其日常用途无非是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室空。本质上,这个空房间和社会公园、广场、停车场、打谷场一样,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存在的。政府大院的空房既然是公共资源,自然应该用在最符合公共利益需求的“刀刃”上。夏收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面临抢麦导致粮食打谷场不足的情况。新收割的小麦如果不能及时晾晒,就会发霉发芽,农民的辛苦就白费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大院临时改变用途“开门迎麦”,不仅符合政治伦理,也是一种效率导向的安排,值得各界称赞。

事实上,政府大院不仅可以让农民进来晒粮,还可以用来举办文化活动,给游客和市民免费停车。这些用途不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而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尝试过的。从社会反馈来看,推出此类措施的地方政府受到了舆论的强烈好评,说明政府大院的开放有很多好处。当然,地方政府还是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来决定政府大院是否要开,开什么目的,但背后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周子静图片编辑:张同泽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中青报:晒在政府大院里的粮食,为服务型政府写下注脚_舆论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998.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