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淄博烧烤”,河南洛阳官方自我剖析“汉服经济”_中国政库
“‘洛阳汉服’和‘淄博烧烤’的出现,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把握新型文化旅游产业‘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传播’的鲜明特征,立足城市特色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出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日,微信公众号《洛阳政研改革》的文章称,本次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汉服”大行其道,有力助推了该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回暖。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636.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39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98.62%和63.1%。为促进汉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委政研室进行了调研,对淄博市发展“烧烤经济”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工作建议。
国风汉服遇上洛阳牡丹。图为洛阳市委政研室。
洛阳市委政研室在文章中这样分析:
洛阳、淄博将颠覆性的理念贯穿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全过程,以意想不到的新玩法、新吃法为游客带来新体验,赢得市场,取得良好效益。
找准定位和连接点,推动汉服体验和烧烤与其他业态的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和服务,让游客在多元化的体验中强化旅游记忆,是“洛阳汉服”和“淄博烧烤”普及的核心密码。
罗阳、淄博抓住了“Z世代”主流消费群体愿意为利益和体验买单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不断丰富消费场景,瞄准汉服小姐的爱美之心,抓住年轻人的胃,引爆消费热情;
《汉服+剧本杀》
罗阳和淄博正是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针对“Z世代”年轻人热衷于分享旅行内容和体验的突出特点,抓住移动端这一主要传播平台,短视频这一主要传播载体和互动传播方式,不断点燃传播的爆点,让大众在互动传播中重新认识和定义一座城市;
洛阳和淄博政府坚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既放松了人情味,又收紧了规范。在推动汉服经济和烧烤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守住了经营的底线。
“‘洛阳汉服’虽然流行,但还处于产业培育期。与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梳理出的问题有:产业链还不完善,游客体验有待优化,营销方式比较单一,拉动消费和服务保障还有差距。
“汉服+演艺”唐宫音乐宴
比如系统性和持续性策划不够,话题的丰富性和连续性不够,对热点的敏锐捕捉和快速跟进,导致持续爆款较少。内涵式传播促进持久引流的方式没有被充分利用。关注的短视频和话题大多停留在汉服打扮和玩法攻略上,很少有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展现文化自信、触动观众内心的作品。激发游客和市民参与和表达的手段少,尚未形成全民营销的良好氛围。
洛阳市委政研室表示,针对汉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淄博市发展烧烤经济的经验,提出五点建议:打造全链条汉服产业,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创新互联网引流方式,促进流量全面变现,加强产业发展保障。
“汉服+研究”
比如深化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不断策划推出热搜短视频和热点话题,及时回应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实现二次传播,尤其是深度作品实现内涵式传播,掀起更持久的舆论热潮。采取短视频大赛、直播PK、超话互动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当地网民、游客和市民广泛参与,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开展自我内容生产和创作,形成全民宣传、为洛阳代言的浓厚氛围。
该报注意到,6月13日晚,郑州市政府代表团赴洛阳观摩考察文旅文创融合、夜经济发展、特色街区建设,“洛阳汉服”被点名。
据《洛阳日报》报道,郑州市政府代表团成员表示,近年来,洛阳抓住文化旅游产业机遇期,突出“颠覆创意、沉浸体验、年轻消费、移动传播”,深度挖掘隋唐、古都、牡丹等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创造新模式,持续引爆汉服热,引领全国潮流。
郑州市市长何雄表示,将深化交流互鉴,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促进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和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王俊图片编辑:李晶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