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主汛期旱涝并重,水利部详答如何应对水旱灾害“非常态”挑战_绿政公署

主汛期旱涝并重,水利部详答如何应对水旱灾害“非常态”挑战_绿政公署

目前,我国已进入主汛期。

国家气候中心主汛期最新滚动预报结果显示,今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呈现南北两条雨带。黑龙江东部、浙江南部、福建、江西南部、广东、广西东部、海南、云南中西部等地降水量偏多二至五成,局地出现极端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我国各流域降水情况如下: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以上,暴雨过程多,洪水量大;黄河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和太湖流域降水量偏多1 ~ 2成;长江中游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50%。

旱涝并重是今年主汛期的关键词。6月14日,水利部在给本报(www.thepaper.cn)的采访函中表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广泛,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和异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记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洪涝干旱频繁发生。

当“非常态”变成“常态”,如何协调防汛抗旱需求,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水利部在回复中做了详细的回答。

我国主汛期旱涝并重。

据水利部介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和异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记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频频发生。

洪涝灾害方面,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接近常年降雨量,最大小时降雨量超过mainland China气象观测记录的历史极值。2021年黄河中下游秋汛历史悠久,洪水量大,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很少发生洪水。2022年,珠江流域连续发生8次编号洪水,其中北江发生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

在干旱灾害方面,丰水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干旱。2021年,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遭受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鄱阳湖水位跌破历史最低。咸潮灾害方面,2021年珠江口咸潮上游带来了“大旱加盐”的严峻挑战。2022年,罕见咸潮入侵长江口,珠三角、长三角重点城市供水面临严重困难。

当“非正常状态”变成“正常状态”,每个地区、每个流域、每个年份都可能发生极端天气和罕见水旱灾害,可能出现旱涝交替、水旱共存的局面。

根据气象预报,今年6月至8月,我国旱涝并重,长江中下游及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伏旱,西南部分丘陵地区可能持续干旱,南北方均可能出现多雨地区,可能发生大洪水,局地洪涝和区域性干旱在所难免。

水利部表示,针对上述情况,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端思维,践行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以“时刻忧患”的责任感,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防汛抗旱防灾底线。针对旱涝交替、旱涝并存的情况,防汛抗旱要统筹规划,范围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调峰和蓄水保供功能,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抗旱水源,最大限度减少水旱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2022年,在长江流域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期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和受旱省(直辖市)切实加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案”措施,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滚动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其中水利部、长江委启动。江西省先后启动ⅲ级、ⅱ级应急响应,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省(直辖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贵州、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省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响应条例采取相应联动措施,确保了抗旱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实践证明,坚持‘预’字第一,关口前移,切实强化抗旱‘四预’措施,是打好思想准备战、赢得防御措施跑赢旱情发展速度主动权的重要前提。”水利部回复。

水利部部长赴云南指导抗旱工作。

今年以来,截至6月12日,云南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广西、贵州偏少三至四成。部分地区中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地区土壤中度亏缺。云南、贵州、广西等丘陵地区一度有35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6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针对云南等西南地区旱情,水利部表示,周密部署,强化“四项预案”,旱区组织多措并举积极抗旱,有效减轻了旱情的影响和损失。

水利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当前旱情,有针对性地部署抗旱工作,落实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大牲畜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抢抓夏季粮油丰收抗旱春管预案》,指导包括西南旱区在内的各地确保农作物季节性灌溉用水需求。

近日,水利部部长李、到云南省调研指导抗旱工作。水利部也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督促指导旱区分类做好抗旱供水工作。财政部安排1亿元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云南、贵州等地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购置水运设备,补贴抗旱油电,努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

水利部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每日滚动预报,实时掌握水库蓄水状况和旱区防汛抗旱灾害动态,及时优化调整抗旱措施。组织旱区抓住降雨有利时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水库蓄水保水运行,储备抗旱抗旱水源。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以流域为单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和主要支流用水需求,滚动优化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努力增加西南旱区抗旱水量,发挥水源最大效益。

此外,水利部还指导旱区群众动态排查因旱饮水困难和农作物季节性需水量,算清用水账,充分考虑最不利情况,倒排供水方案,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抗旱供水措施,管好用好现有水量,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规划全国水网建设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旱灾害防御的不确定性增加。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水利部表示,它正在计划建设一个全国水网。根据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流域为单元,完善以水库、河流、堤防和蓄滞洪区为主体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重点实施骨干水源配置工程,推进重点河流水系连通,建设大中小水源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和供水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水利部正在构建水旱灾害防御矩阵。构建由气象卫星、雨量雷达、雨量站和水文站组成的雨情监测“三道防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措施,穿透雨、洪、旱、灾“四情”防线,扎紧“降雨-径流-汇流-演变”、“流域-干流-支流-断面”

在水旱灾害防治管理方面,强化水旱灾害防治全链条责任,特别是工程安全和防洪责任。全面开展水库、淤地坝、蓄滞洪区、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排查整治山洪隐患,加强白蚁等危害堤防动物防控,加强河道泄洪空控制。制定完善流域防汛抗洪调度预案和抗旱水量调度预案,科学准确调度流域防洪工程系统,加强流域统一调度。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规划和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实施。组织防洪预案演练,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

此外,水利部正在推进数字孪生水利系统建设,提升现代科技支撑水平。推进防灾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等流域防洪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实现重点防洪区和抗旱“四预案”功能。深化山洪孕灾机理研究,提高精准预报预警技术水平。利用遥感技术,密切关注堰塞湖和冰川湖的发展变化,做好防汛预案。加强中长期干旱预测的研究和应用。准确判断作物种类,科学分析作物需水量,因时因地动态调整灌溉计划,充分发挥抗旱水源的作用。加强河口盐度、咸潮上游和枯水期径流演变的监测研究,有效支撑应对咸潮的应急调度。

责任编辑:钟煜豪图片编辑:李晶昀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主汛期旱涝并重,水利部详答如何应对水旱灾害“非常态”挑战_绿政公署》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981.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