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两院院士陆元九送别仪式在京举行_中国政库
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陀螺、惯性导航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顾问,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陆元久同志因病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上午9时,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前聚集了数千人。陆元久同志的同事、亲友、学生、后辈都来为他送行最后一程。礼堂前挂着一副挽联:“国家一缕英魂存大海”“太空飞行我热血满身”。卢渊久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中,上面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逝世后,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向其亲属表示沉痛哀悼和亲切问候。蔡奇、丁、马兴瑞、李、袁家军、、、张德江、李岚清、吴官正、、张、、李、王勇、马凯、孙春兰、刘鹤等。打电话、送花环或回家,对陆元久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
丁、刘福连、陈秋发、许、金壮龙、张玉卓、雷凡培、侯建国、、谭、张克俭、、吴、、袁杰、、何东峰、张中阳、龚波、郝兆平、张洪太,上级领导,航天科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和国家功勋表彰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安徽省政府、国防科工局、有关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学术团体、两大航天公司所属单位、陆元久同志出生地政府、母校和工作单位等。发去唁电或献上花圈以表达他们的哀思。
陆元久同志1920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来安县。1956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至1941年8月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空工程系学习。1941年8月至1945年10月在四川嘉定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空工程系、武汉大学工程学院任助教。1945年10月至1949年9月,以公费留学生身份考入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空工程系,任助教,获仪器仪表博士学位。1949年9月至1954年8月,先后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在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工作。
1956年5月,陆元久同志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良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1956年8月至1968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历任所长、副所长。1968年2月至1978年3月任国防科工委第五研究所502所副所长。1978年3月至1983年10月任七机部一院13所主任,1980年7月至1982年4月兼任七机部总工程师。1983年10月至1996年8月,先后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航天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1996年8月至2018年11月任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2018年11月退役。
陆元久同志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工作期间,提出了“回收卫星”的概念,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他出版了《陀螺与惯性导航原理(上)》一书,创造性地运用自动控制的观点和方法,论述了陀螺与惯性导航的原理。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空间惯性导航系统的领军人物,陆元久同志为惯性技术在我国运载火箭、导弹武器、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上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以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做出了重要贡献。陆元久同志在担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期间,大力推进航天系统高学历人才自主培养,航天人才缺口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担任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期间,发起了“航天人才科学作风培养工程”,为推动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王建亮图片编辑: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