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社论】如何看待全国结婚人数创新低_社论

【社论】如何看待全国结婚人数创新低_社论

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婚姻登记数为683.3万,再创新低。在此之前,2021年,我国婚姻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创下了民政部自1986年以来公布的婚姻数据的历史新低。

这个数据并不太令人惊讶。中国的结婚数据从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1年达到800万对。2022年,全国婚姻登记数比上年减少80.3万对,下降约10.5%。与2013年的峰值相比,9年来中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降幅接近一半。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去年结婚人数的下降与疫情这一突发因素有关。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和社会安排,打乱了很多年轻人的结婚计划。

其次,结婚人数的减少也与人口基数的变化有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数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1.73亿。可以看出,作为适婚人口,80后、90后的数量相比60后、70后明显缩水。

同时,结婚成本上升,工作压力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独立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也降低了年轻人结婚的意愿。2020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晚了近4年。也证明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与过去不同——他们更注重感情到位就结婚,而不是因为年龄而结婚,也不会因为传宗接代、父母授意等外在因素而结婚。

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结婚率越低。OECD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9年,美国结婚率从8.9‰下降到6.1‰,日本从6.4‰下降到4.8‰。所以没必要用太消极的眼光看待结婚率的降低。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进步、生活选择多元化的反映。

另一方面,婚姻是家庭的事情,也是国家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而且与促进中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密切相关。如何让更多的适龄人口步入婚姻,建立家庭,也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提高结婚率,要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从困扰适婚人群婚姻的各种现实问题入手——住房、教育、生育、养育甚至彩礼等物质成本可能会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而花在婚姻上的时间和精力,包括与工作相关的机会成本,也可能会降低年轻人的结婚意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目前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为年轻人婚育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限制其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

从人口结构到婚育成本再到社会观念,诸多因素决定了提高结婚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稳定城市房价,降低生育成本,惩罚天价彩礼,增加婚假产假天数…只要社会现实允许,我相信愿意走进幸福婚姻,组成幸福家庭的年轻人还是会占大多数的。

责任编辑:李勤余图片编辑:乐浴峰校对:栾梦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社论】如何看待全国结婚人数创新低_社论》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924.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