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禁止民间划龙舟”,管理不应一刀切
鼓声雷动,劈波斩浪,彩旗飘扬,万人动容…临近端午节,各地都举行龙舟比赛。这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活动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广受人民喜爱。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温州瑞安市两人因未经备案许可,组织人在村河划龙舟被警方行政拘留,引发热议。
网友的困惑很直白:为什么有人划龙舟是违法的?
据报道,端午节划龙舟是当地人的一大看点。但早些年当地人“划时必战,斗时必斗”,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打架伤亡事件。2008年6月,部分村民因划龙舟发生纠纷,互相投掷矿泉水瓶和船桨引发冲突。此外,民间龙舟活动还存在摊派、低俗、迷信等现象。
当时瑞安市政府大规模征求意见,最终决定禁止民间划龙舟。今年,禁令继续实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擅自组织和举办民间划龙舟活动。”但一旦被禁,虽无忧,却有噎废食之嫌,有待商榷。至少应该问一个问题:有没有比禁酒令更好的办法?
回顾历史,很多体育活动都起源于民众的自发组织。经过多年的洗礼,游戏规则逐渐形成,演变为标准化的体育竞赛。
远的不说,最近流行的贵州“村巴”“村超市”,都是当地村民自愿组队参赛。比赛过程中难免会有激烈碰撞、意外受伤等风险,但并没有阻碍村民的参与热情。今天,“村巴”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体育总局的肯定,升级为全国性比赛,迎来了一个亮点时刻。
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也起源于民间,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既有观赏性,又有民间参与的热情。每年端午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举行龙舟比赛,这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当地人的业余生活,还吸引了许多游客,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可见民间划龙舟好处多多,不宜因为出了事就否定一切负面问题。
事实上,针对民间划龙舟活动,地方政府可以扬长避短,依法规范,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制定有效的约束措施。比如将责任落实到基层,安排部分安保人员防止打架、摊派等违法行为,要求参与者穿救生衣、买保险,安排救援人员进行现场应急,保证民间划龙舟的有序开展。
需要看到的是,民众对民间体育活动充满热情。随处可见的广场舞、跑步、羽毛球、飞盘,参加的人很多。这体现了大众对身体健康和精神享受的单纯追求,是美好生活的刚需。这种热情值得鼓励和支持。
地方政府应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发展民族体育,建设体育强国,对各种民俗体育活动表示理解和宽容,积极提供各种有利于民俗体育活动发展的扶持政策。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促进民间体育活动的自由生长和健康有序发展,是“服务者”角色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王磊图片编辑:乐浴峰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