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新闻网
最新热点新闻

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626万人,新条例有望今年出台_绿政公署

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626万人,新条例有望今年出台_绿政公署

6月11日,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七个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活动在上海举行,“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国家政策研究”同时启动。来自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多位专家和代表上台发言。专家指出,我国捐献数量大幅增长,但仍受经济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和器官捐献三大因素制约。志愿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依然紧缺,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器官移植被誉为临床医学的“塔尖”,也是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器官捐献注册志愿者超过626万人。公民逝世后,已完成器官捐献4.58万余例,捐献器官13.9万余个,挽救了10万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应急司司长郭彦洪引用上述数据介绍,我国器官捐献数量大幅增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来,我国已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594例,比2022年同期增长13%。然而,2022年中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为3.98,“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她说,当前,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不平衡与人民群众对移植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机制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体器官移植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法治、政治、社会、伦理、心理、文化的复杂问题。”郭彦洪说。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接受媒体采访。

“经济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器官捐献数量,都限制了我们关爱事业的发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对该报表示,从目前器官移植的需求来看,肾脏的需求最大,其次是肝脏,而心肺由于医疗技术和人才等综合医疗能力的缺乏而被浪费。“器官捐献仍然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宣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机构之一。目前,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等方面已经全面开展。据统计,中山医院去年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80余例,移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贾凡表示,以中山医院为例,目前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很多,但等待时间较长,“至少两个月以上”。如果包括所有需要肝移植的患者,至少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原因是器官捐献志愿者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短缺。“器官来源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贾凡说。

郭彦洪主任表示,通过“中国器官捐献日”的主题活动,将在全社会加强器官捐献理念的宣传。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加快形成和巩固各部门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格局,不断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体系,提升器官移植技术能力,促进优质移植医疗资源的拓展和区域均衡分布。

据悉,《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有望于今年颁布。该条例将在2007年颁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将器官移植纳入更加规范、合法的轨道。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诸宸、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彦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疗卫生局局长卢崇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罗一龙、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邱欣、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等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崔烜图片编辑:李晶昀校对:施鋆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626万人,新条例有望今年出台_绿政公署》
文章链接:https://sourceopen.com.cn/7911.html

本站新闻文章由机器人程序自动发布,新闻内容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其真实性自行判断,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误报,违法等不良信息,请联系删除.资源型信息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